“我是誰”的答案是:我是一個無限的存在,不是源自父母,而是源自本原(Source),無生,無滅,永恆不變。
想一想,從你出生開始,你擁有多少個皮囊。那個脫離了一個皮囊換上另一個的又是誰?你稱之為“我”的那個人正試圖弄清楚“我是誰”,而你很清楚,你一開始擁有一個大約重五到十磅的小嬰兒的身體。這個你完全進入並佔據了這個小嬰兒的身體。慢慢地,你拋棄了嬰兒的身體,進入到一個蹣跚學步的身體里,一開始是爬,之後是走,然後是跑,你擁有了一個全新的面貌。兩歲的你會發現,現在已經很難辨認出那個你已經全然拋棄的嬰兒的身體了。你在這個蹣跚學步的身體里駐留了一段時間,之後也將它拋棄,同時丟棄的還有你出生時的身體里的每一個細胞。之後你進入的這個軀體處于青春期前,與那個蹣跚學步時期的身體有點相似,不過卻已大相徑庭了。
上述問題中的“我”未經發現,不過很顯然,你不是你的身體。為什麼?因為“我”雖然不斷更換皮囊,卻依然不變。你這個“我”,不斷地進入、拋棄,再進入一副新皮囊,這種奇怪現象就這樣發生著。
我現在的這個七十歲的皮囊,已經與我五十年前擁有的那個完全不同了。我記得很清楚,我二十歲的身體是什麼樣的,它能夠做些什麼,以及它知道和不知道的東西,但是它卻遍尋不見——它不過是一種幻覺。它已經從這個物質世界消失了,就像你和我在我們的一生中曾經佔據的那些皮囊一樣,消失了。這個我用來稱呼我自己的“我”並不介意一直駐留在一個身體里。很久以前的一位先賢道出了古老的真諦:沒有人能夠真正改變什麼,我們(我們的身體)不過是被改變。
你的身體是被什麼改變的呢?一種看不見的係統化的信息帶走了身體的細胞,實現了新陳代謝。你認為觀察到這全部過程的那個“我”,在大多數情況下,對此都無能為力。你認為這個物質的身體就是你,可是這個身體被一種無形的信息以一種特定的方式重組了,這種信息獨立于你的主觀意志之外。你自稱為自己的“我”,並不是你佔據並一直伴隨著你的這種物質形態。量子力學認為,你佔據的這個身體,現在正在閱讀這段信息的這個身體,與閱讀上一段落時的那個身體,已經完全不同了。這就是我們共同生活著的這個物質世界的本質。
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數千年前就說出了這樣的話,這些話在今天看來依然正確:“一切都在運動,永不停歇……你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河流就是一種不斷運動的現象,例如一棵樹、一座山、一只羊、一個人,以及包括地球在內的物質世界。因此,它所定義的事物,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而是超自然的。當問及“什麼是真實存在的?”時,一位古代先賢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永不改變的才是真實的。”既然你的身體是不斷變化的,那麼它就不是真實的。
如果你試圖尋找那個你曾經佔據過的蹣跚學步時的身體,你會發現它也不是真實的,因為它已不復存在。即便是幾年以前的,你也不能稱之為真實的,因為你確定和定義它是真實的那個時刻,它已經是其他的東西,已經變成了新的東西。你所謂的真實的已經消失了。另外,你知道,當一切發生改變時, 有一個永恆不變的因素,讓你成為你自己。那個曾經在蹣跚學步的身體里的“我”並沒有改變,它就在你現在擁有的身體里。這個“我”就是“更高層面的心靈意識”,它永恆不變,真實存在。這個“更高層面的心靈意識”就是“我是誰”。當你發現了這一點,並有意識地與這個“我”友好相對時,一切皆有可能。
“我是誰?”這個問題中的“我”不是物質的你,因為這個物質的你不斷地在改變和消失。因此,在回答“我是誰?”這個問題時,如果涉及你的身體及其擁有的各種才能、成就、積淀或身體素質,那麼就是將自己定義為不真實的。而“我是誰”一定是不可改變的,是不生不死的。“我是誰”是一種無形的能量,它具有永恆不變的能力,同時可以佔據擁有無限能量的身體。
想想吧,這的確是一種匪夷所思的現象。你因為不變而真實。你曾經相信的那些闡釋了你是誰的真相,只不過是幻想,或玄學家所謂的不真實。實際上,那些用來定義你的自我的一切稍縱即逝。你的財產、成就、名聲、獎品和銀行賬戶,甚至你的家人,包括孩子,都是這個世界的方方面面,都是變化的,漸漸消逝于虛無……一切都是不真實的。
一位傑出的作家對這種現象曾有這樣詩意的描述:
先生和女士化作靜靜塵埃
還有小夥和女孩;
其中有歡笑、天分與嘆息,
還有禮服和卷發。
這個消極的地方是敏感的夏天的府邸,
繁花開放,蜜蜂忙碌,
通往它們的東方巡回,
終將這般停止。
在這首詩里,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用令人眼花繚亂的意向坦率地告訴你,一切終究化為塵埃——你可能認為這一切就是真實的你,包括身體和所有的成就,還有歡笑與嘆息。但是你真正的“我”,卻笑看這一切,實際上,這個“我”遠高于你世俗生活中認同的身份。
一切就從認識自我開始吧,這個自我遠比那個不斷變化的外在自我更偉大。“我是誰”的答案是:我是一個無限的存在,不是源自父母,而是源自本原(Source),無生,無滅,永恆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