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二章 一

時間:2012-07-18 10:49   來源:中國臺灣網

  日頭平西的時候,我與斜陽溶為一體,秋日無風無雨時整個山莊顯得異常慵懶和頹廢。秋天的樹木倣佛被一個油畫高手用彩色畫筆涂抹了一遍,那些虛浮的東西被斜陽整個地淹沒和收容。梨花莊靜悄悄的如同寂寥的空穴,沒有雞的鳴叫,沒有狗的行走。只有遠山上放牧的老人,偶爾遲緩地吆喝一聲他的羊群,聲音在山谷里空幻而遙遠地彌散開來……星星點點的白,飄浮在黛綠色的山間,算是梨花莊的一點動靜。

  梨花莊依附在天邊的一座大山中,屬于太行山的一脈筋骨,從上而下是一條龍姿。村莊的建築散布在龍頭、龍肚、龍尾之中,從西頭至東頭用步子丈量要花費半個時辰。據說在上古時代,這里荒無人煙,只有滿溝谷的杜梨樹,當時,遠方有一家員外姓仇,生兩子,大兒子仇崇良勤勞善良,二兒子仇崇善是個五毒俱全的敗家子,十七歲時把祖上積蓄的全部家當輸光,員外被氣死了。仇崇良一氣之下和兄弟分道揚鑣。遠途跋涉,尋找立腳之地。一夜走累,棲身在一家財主的過道地,夜半時分,他聽到一個女人對一個男人說:明晚雞叫頭遍,我咳嗽三聲為號,你在牆外等候,我先把財寶扔出去,然後你接應我,咱們遠走高飛。

  仇崇良聽到此番談話,覺得新鮮,決定看個究竟。誰知等到約定時間,女人咳嗽三聲,男人沒有如期到場,仇崇良心機一動,接應了女人的暗號,女人把財寶扔出,從高牆上爬出來,被仇崇良接住,然後拿起財寶,背起女人一氣跑了不知多少路,天明時歇腳在一顆杜梨樹下,女人這才大驚失色地發現,接應她的男人不是自己的心上人。于是哭天搶地,無論仇崇良怎樣復述當時的情景,女人就是不依。後來女人提出要去“方便”。仇崇良疏忽了女人的心機,沒想到女人用一條紅褲帶吊死在杜梨樹上……

  仇崇良悔不當初,覺得葬送了一條命,不是好兆頭。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還錢吧人死了,他只好決定償命。這里到處是杜梨樹,上吊是最好的方法,于是他挽好繩套剛把脖子套上去,繩套斷了,他就又挽好繼續他償命的計劃,卻不料想繩套又斷了。這麼幾個回合下來,繩子已斷得不足以送他的命了。他說,繩子不能成全我,那就撞石吧。他剛要行動,石頭被狂風刮走了。仇崇良困惑不已,坐了半天困意就來了,剛合住眼,一個仙風道骨的白發婦人出現在他眼前。說沒有人逼你去死,你卻一定要死,活著不好嗎?

  他說,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這是人間律法,我不嚴懲自己,天也誅我,地也滅我哩。老婦人說,看來你是個從良之人,並無害人之心,天不會誅你,地也不能滅你,你就在這里開荒種地,生殖繁衍吧。老婦人的話音剛落,仇懷良就醒了。醒來之後,女人上吊的那顆杜梨樹竟開了一樹梨花。仇崇良感到奇怪,覺得女人非同一般。憑空得了女人的金銀財寶,還有人在夢中點化。莫非是上蒼的恩賜?為紀念女人的恩情,決定就此落腳。並取名梨花莊。

  他修築的第一眼窯洞就修在龍肚上,次年滿溝谷的杜梨樹都長成了梨樹,結出的果品細脆甘甜,一包水氣。仇崇良把果品賣出去換回糧米,然後在山外娶一女,生四子,四子又生出三十八個男女。仇崇良五世同堂,壽終時九十九歲。之前築起一座祠堂,始祖就叫梨花女。他把梨花女當做上蒼賜給梨花莊的財富與穴脈,自己始終居二。隨著時間的推移,梨花莊的人丁支脈像魚網一樣撒開,貧富漸次地經緯分明。耕地面積日益擴大,以至把鸚鵡莊的一部分荒地歸為己有,變成了上好的良田。外來求生的雜姓戶也來安居落窩。為了繁衍生殖,梨花莊的人歷來不欺生。

  自古,梨花莊的女人吃苦耐勞,性子剛烈。男人勇敢明達,擁有俠肝義膽。在始祖仇崇良建村以來,仇家最值得驕傲的是繁殖旺盛,子孫成群。因此,有人不算貧,無人貧到頭的俗語一直流傳至今。對女人的檢閱是:好女不嫁二夫,好馬不備二鞍。對男人的檢閱是:好男不射回頭箭,好馬不吃回頭草。生存資源就是一溝谷的雪花梨。梨花莊的梨是極品,歷朝歷代都是獻給皇宮的貢品,因此也就成了方圓的特產。梨花莊曾立了一條規則,只許種植,不許砍伐。種活一棵樹,就要像人命一樣去保護。村規上記載:梨樹是梨花莊的“道體”,“道體”一被破壞,梨花莊的穴脈就完了。梨樹是梨花莊的象徵。誰砍伐了梨木,族里當下斷水斷糧,沒收耕地,逐出梨花莊。因此,梨花莊是一片綠洲!

  梨花莊的梨樹初始是一條剛烈的生命變成的,是生命就有靈魂。雖然當初她不忠主,但她忠于情。因此,仇崇良對忠情者一向尊之。梨花莊人也因此世代在有情與無情中牽扯不清。于是,世代在不同境遇中,演繹著不同的悲情故事。

  對于山脈,人們說,龍頭出將,龍肚聚寶,龍尾以刨食為生。據說梨花莊,元朝時期出過一個武將,清朝時期出過一個武將,將雖不大,但都在朝廷有封號。但已無從考證,只是傳說而已。到了“共和”時期,梨花莊出了一個上尉軍銜,是彭德懷將軍在朝鮮戰場上親自授予的,人們也說是個武將。這個武將就是我爹仇二狗。我們家恰恰也住在龍頭上。“文革”期間,梨樹以封、資、修砍掉,村里的男丁就果真再沒有出過一官半職。人們說應了古訓,地氣壞了,剛脈斷了……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