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臘月娘上吊的那個夜晚之後,一個名叫張久妮的女人出了異常。張久妮是西頭溝三娘的兒媳,是烈士仇醜孩未圓房的妻子。從小定了的娃娃親,七歲上成了醜孩的童養媳。之前,久妮是界河村人,五歲時父母雙亡,跟著哥嫂過日子。奶奶回娘家時,總見久妮在街門口哭天抹淚。奶奶問說怎了久妮?久妮說俺嫂打來。奶奶說為甚打俺孩?久妮說嫌吃得多。奶奶說你吃了多少?久妮說半碗。奶奶說一頓半碗飯?久妮說一天半碗。她們吃飯時就把我趕出來了,嫌我肚大。奶奶說你哥呢?久妮說外出扛長工哩。
奶奶心生憐憫就從籃子里拿出兩張煎餅給久妮。久妮在身上噌幾下手接過吃食,就像餓了一萬年的光景,吃法頗為沒相。有了這麼幾次相遇,久妮餓了經常坐在大門口等奶奶。界河村和梨花莊只有一河之隔。隔三差五奶奶就回一趟娘家。有次久妮見了奶奶就要奶奶帶她走。說她會疊被、掃地、挽豬草。奶奶和她娘從小就在一起做針線,相處甚好。她爹娘前後一年去世,奶奶覺得她跟著哥嫂可憐,就說給你找個吃飯的地方願意不願意。久妮說願意。奶奶說找下了我再給你哥嫂說。
後來經奶奶搓合,三娘用十五塊大洋把久妮買回來,為兒子醜孩做了童養媳。十六歲的醜孩已知童養媳的意義,並有了自己的審美。醜妮雖然拔苗挽草,擦桌掃地,為他娘揉腿捶背,利索勤快。但鼻涕拉猴,鞋趿拉襪片,滿頭虱子,又笨又醜。醜孩死活看不上眼。到地里勞動,時不時把久妮打得鼻青臉腫。三娘為給兒子調教一個好媳婦,不讓她下地幹粗活,讓她學著剜花剪樣做針線。誰知久妮偏偏不通此道,做細活一竅不通。
為此沒少挨婆婆的打。十個指頭都挨過針扎。奶奶因為是中介,常為久妮擋駕。十二歲時受不了婆婆的嚴厲,尋死覓活要跳井,被奶奶勸住。此後三娘發現久妮剛烈的脾性,怕出人命也就放棄了對她的調教。醜孩走時二十二歲,久妮才十三歲,三娘幾次讓圓房,都被醜孩拒絕。醜孩成了烈士她才十七歲。臘月娘出了醜事,婆婆回家後喋喋不休地罵,金山銀山,貞節不換,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久妮你聽好了,以臘月娘為戒,你可不能讓我說人道人不如人啊。
久妮開始沒反應,後來三娘對她像對一個淫婦一樣監控著,她開始反感,但也無奈。一天早晨,久妮正掃院,外村來了個戧刀磨剪的匠人從久妮面前喊著路過,久妮停下手中的活,一直目送著遠去,三娘從茅廁里出來,發現此情此景,一巴掌就扇得久妮鼻孔流血!並把久妮關在柴房里餓了三天,久妮就有了異常。一個人木在大門前眺望著梨花莊的嶺嶺梁梁,眼神里的呆木一層厚似一層,就這麼木了六天七黑夜,不說不笑,也不下地幹活。三娘不知道久妮中了什麼邪,白天看山,晚上看天,默不作聲,不吃不喝,臉色青紫,面無表情地木著。婆婆有了久妮十二歲時跳井的剛烈,開始提心吊膽。久妮的心如一眼黑井探不見底。
幾天後的一個夜晚,她去私熟里找了先生,問說“貞節”怎麼寫?先生就寫給她看,她看著一橫一豎的兩個字說,原來這兩個字是這麼的整齊幹凈。就求先生給她寫得大一些。並要先生教她寫會這兩個字。先生就滿足了她的心願。她認真學了幾天,一筆一畫寫了無數次,直到寫出了功夫,寫出了韻味,寫出了意志,寫得連先生都嘖嘴稱道,她才像完成了一項重大工程一樣怪異地笑了。她效倣著先生的大字,復制了一張比先生的字體都多了些蒼勁的味道,然後謝了先生,如獲至寶似地回了家,把一張白紙,兩個黑字貼在牆上,破舊的屋子頓然肅穆。墨汁的香味,把小屋熏陶得有了幾分與眾不同的書香感。久妮似乎對此很滿意,孤芳自賞了九天十黑夜,面部表情完全凝成了一塊鐵,一種意志悄然地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然後變得凜然起來。天上的群星不再眨眼,風中的樹影僵死在空中,老鼠嘰嘰喳喳也倏然靜寂!肅穆中,一種莊嚴的儀式舉行出一聲慘絕人寰的叫聲,年輕的張久妮倒下了,血從捂住眼的手指間流泄出來,變成了一朵淒艷的血花……
三娘聽到慘叫,急急提褲穿衣跑出來,聲急響烈地拍久妮的門,說咋了?你黑鬼又出什麼枝節,開門呀,你屋里有誰?
時年十七歲的久妮,用針扎瞎了一只眼,表示為死去的丈夫終身守節,永不嫁人,上演了一曲人間絕唱。她對人說,一只瞎眼為丈夫守節,一只好眼為婆婆養老送終。人們這才知道久妮的心志。婆婆三娘也從此不敢對久妮吆三喝四了。
個把月之間,臘月娘以她的方式選擇了極致。久妮以她的方式選擇了另一種極致!所有的人都為久妮的極致發出讚嘆之聲。並對她肅然起敬!村公所與族長仇萬福為此大張旗鼓地弘揚此壯舉,並集資為久妮豎起了一幢貞節牌坊,雖然村力薄弱,看起來簡陋,然而這是一種象徵,一種很難極至的莊嚴!並在村公所開了一個表彰張久妮守節的大會,謹以為烈士遺孀為後鑒!
沉重的文化無時不在顯示它光輝的一面,同時也顯示出有毒的一面。自從貞節牌坊豎起之後,烈士亭里,不斷有女人以臘月娘的方式與丈夫同歸于盡,以身殉“節”而完結生命。尋短之前,她們均都以各種方式,啟示家人把她們埋在村口。等待丈夫回歸時望上一眼。這種大亂風水的要求,村里的婚喪執事人醞釀了很長一段時間,為了安慰亡靈,找了一塊便于觀望的地方如了她們的心願。于是,梨花莊就凸現出了“望夫墳”與“望子墳”的景觀。梨花莊一時靜如墓地。村里人面對此種死法,難以做出適當的評價。
可天勝娘卻持唾棄的態度,說死了就完了嗎?留下的孩娃老人誰來管,那不叫守節,是無能!真心守節還得替男人服侍老人,撫養孩子,掌管家務!死算甚本事?那叫逃避責任!經她這麼一說,村人們紛紛醒過神來,覺得天勝娘才是真正的強者。村公所的領事人就又讓村人向天勝娘學習。這樣一來,死亡名單不斷回來,女人們就像天勝娘一樣,為熬持日月要活出一種精神來。天勝娘和久妮嬸均是梨花莊一段時期的榜樣。也有女人在家里挨打受氣熬持不住的,丈夫一死,怕自己犯軌,悄無聲息結果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