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紅v
我不跟父親要一分錢,而是把母親給的房子拿去抵押借了500萬臺幣創業。
背景:
很多時候,在王雪紅出現的場合,你都會聽到她爽朗的笑聲。她往往在三句話之內就會笑出聲來,第一句話還是慢條斯理,第二句就開始變調了,等到第三句的時候,她就忍不住笑出聲來。這樣的笑聲,不會因為有員工或者陌生人在場而消失。這個習慣讓她的員工很感動,他們也更願意親近這位老板,因為她開朗、親切、坦誠、和藹。
行為往往是一個人的心靈體現,這樣的笑聲同時也傳達出了王雪紅內心最真實的渴望:對自由的向往。王雪紅骨子里所流露出的這種對自由的向往之情,使她不願意受人管制,更不願意接受父親的安排,走他為自己規劃好的道路。因此她被王永慶稱為最叛逆的女兒。
實際上,這種叛逆精神在王雪紅很小的時候就有了。雖然她出生在一個優越的環境里,衣食無憂,但王雪紅的童年過得並不快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種隱形的傷痛來自于家族“三係”的糾葛。王永慶共娶了三房太太,形成了“三房執掌大內,二房笑傲江湖”的局面。三房李寶珠的女兒們都進入了臺塑集團的核心層,而作為二房的楊嬌(王雪紅的生母)卻在王永慶飛黃騰達的時候,離開臺灣,旅居美國。豪門恩怨多,王雪紅自小便嘗到了其中的苦澀滋味。“我的童年並不快樂,初三時我被父親送到美國念書,老實說離開臺灣是很高興的。我感謝神,讓我生在這個家庭,讓我磨煉,面對很多事情。”對王雪紅來說,這種磨礪不僅是促進其成長的推動力,更是她思想“逆現實力”的精神來源。
她渴望走自己的道路,希望像父親一樣獨闖天下,而不願意被人說成是靠父親才取得成功的。1981年,王雪紅從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後,沒有選擇父親為他安排的道路:到臺塑集團上班,而是走了自己想走的路,到二姐王雪齡的大眾電腦集團上班。
她想給自己選擇一個可以成長的藍海,而不是臺塑集團那種既枯燥又無聊的工作,和來自家族內部激烈競爭的壓力。年少時的美國求學經歷讓王雪紅好不容易脫離了這張錯綜復雜的關係網,獲得了一絲自由的空氣,如今學成歸來的她就更不願意再踏入這張網中了。
這就是王雪紅思想里的“逆現實力”,她想憑著自己的努力創立一番事業,改變這種被動的局面。所以,王雪紅在大眾集團里很努力地工作著,同時通過大眾公司的銷售平臺學到了很多經營管理之道。可以說,在大眾電腦公司工作的歲月里,是王雪紅最重要的“取經”階段。
1988年,王雪紅終于決定單飛了。她離開了大眾電腦公司,也離開了臺灣,到美國開始了創業之路。在籌集創業資金的過程中,王雪紅拒絕了父親的資金援助,而是抵押了母親在臺北的一套房子。之後,她選擇了最難做的事:進軍高科技領域。從王雪紅後來所取得的成就來看,這個選擇是對的。
而這一切都來自于王雪紅思想中的“逆現實力”。
點評:
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但是當每個人都想擠上去的時候,就會出現交通擁擠的現象,進而影響每個人到達終點的時間。人生應該是自己的,沒有必要沿著別人給我們指定的道路走下去。我們應該活出自己的精彩。
做一個真實的自己,靠自己的努力去贏得勝利。所以,如今越來越多的“富二代”不願意接受父輩給他們制定的人生規劃:成為企業的繼承人,而更願意從零做起,靠著自己的努力,打造出屬于自己的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