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不把世界看錯了,向有經驗的人求教取經,這是成長最快的方式。凱特每周都會到布萊恩女士的辦公室“報到”,與她交流半小時。“她是個非常了不起的女人,絕對是個聖人。”布萊恩的諄諄教導引領凱特走出了自己的人生——從被孤立到被聚焦,在成長中成熟,在成熟中建立自信。
天遂人願固然令人欣喜,但生活也會有不盡如人意之時。偶爾的意外、悲劇般的轉折或許根本無法避免。在聖安德魯斯學校,凱特的生活寧靜快樂,在運動能力上信心滿滿,在女孩子中間也頗受歡迎。家庭生活也是穩定祥和讓人煞是羨慕,也許威廉王子也會有幾分羨慕之意。而這些都將改變,變得糟糕而又可怕。
邁克爾和卡羅爾為女兒選擇的中學是極富盛名的女子寄宿學校唐屋中學,從距離上來講也是最佳選擇。學校坐落于伯克郡薩徹姆小鎮郊區美麗的庫德阿什,距離布拉菲爾德桑斯安村只有15分鐘的車程,地理位置十分理想,這樣凱特就可以周末回家,享受家庭的舒適和溫暖。
學校以傑出的學術成就、對體育運動和戲劇藝術的高度重視而聞名遐邇。曾就讀于此的名人包括BBC體育播報員兼記者克萊爾·鮑爾丁、模特索菲亞·達爾和當代戲劇皇後米蘭達·哈特。和聖安德魯斯一樣,學費並不便宜,一年的學費超過22,000英鎊,但是考慮到對凱特的青春期發展的重要性,這絕對是個完美的地方。然而她卻不幸遇到了一夥欺負人的“壞學生”,將她美好的學校生活變得悲慘無助,讓她在情緒上飽受摧殘。
同齡人拉幫結夥搞小幫派活動時,凱特並不在受邀之列,她只是對此不適應。凱特之前就讀的是男女混合學校,所以她並不了解女孩們之間究竟會有多惡毒刻薄。也或許是因為她太過完美而被大家排擠在外。她個子太高,對自己的濕疹非常難為情,但這些缺點並沒有讓大家對她有所認同。與那些來自倫敦私立學校的學生們相比,成長于布拉菲爾德桑斯安村半獨立式小屋中的凱特顯得尤其天真稚嫩。艾瑪·塞爾,比凱特大四歲,在二十多歲時兩人成為了好朋友。她認為凱特當時不夠兇。另外一個好朋友,更加直白地對日記作家理查德·凱伊說:“在我們那個同齡群體里,她就是個無足輕重的人。那些一心結交權貴往上爬的拜金女們都認為她是不值得浪費精力的。唐屋中學就有很多這種拜金女。”
那些行為遠比搶走她的書、排隊時把她擠到隊尾嚴重得多:她們把糞便倒在了凱特的床單上。可憐的凱特孤獨、想家,經常眼淚汪汪。
幸運的是,父母在意識到她的恐怖遭遇和不幸後,就堅持在第二學年退學,而且著手尋找更適合凱特的學校。這並不僅僅是一種堅持,而正是這種堅持才塑造了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凱特——邁克爾和卡羅爾對凱特的情緒狀態尤其關注。
在唐屋中學西面大概半小時車程的地方,有一所著名的公立學校——馬爾伯勒學院,隨著其辦學理念的進步,1989年就已成為了全日制男女混合式學校。學校位于馬爾伯勒的中心,這兒有著全國最長的集鎮主街,各式古玩店和茶室遍布其中,城中心還有一家維特羅斯超市。開車經過此處,就可看到學校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學院的內院,各式建築樓隱藏其中。學校中心是一棟安妮王朝風格的樓房,四周櫸樹圍繞,溪流潺潺,幹凈的草坪蜿蜒其中。
如果現在將三個孩子送入馬爾伯勒學院讀書的話,家庭年收入不能低于200,000英鎊。每年29,000英鎊的費用甚至比伊頓公學 還要高。在聲望方面,馬爾伯勒排名僅次于伊頓公學和哈羅中學。盡管名望不是很大,但對于那些想為孩子們尋找一種更加寬松的國際化教育的家長們來說,馬爾伯勒學院仍具有不可小覷的吸引力。學校的體育健身設施一流,有六個曲棍球場、十個籃網球場和二十四個網球場。馬爾伯勒擁有自己的貴族成分,但同時享有多樣化的美譽。在凱特之前,學校最出名的女學生莫過于莎曼珊·卡梅倫,英國首相大衛·卡梅倫的妻子。巧合的是,在威廉王子之前,莎曼珊也曾就讀于伊頓公學。
“馬爾伯勒給你充足的自由時間讓你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而非關注別人正在關注的東西。不要太看重自己。”馬爾伯勒畢業生,插圖畫家埃米莉·法奇尼如是說。或許這就是適合凱特的地方。
邁克爾和卡羅爾特意拜訪了馬爾伯勒學校校長艾德·古爾德先生,向他說明了轉學原因,並咨詢凱瑟琳能否在夏季的第二學年入學。古爾德先生曾是國際賽艇比賽劃槳手、牛津大學橄欖球高手,在教育界聲名遠播。1993年來到馬爾伯勒學院,卻因為一係列的性醜聞和吸毒醜聞而不受公眾歡迎,後被發現與他人半裸在一起而招到學生們的驅逐。後來,這個高大魁梧、禿頂的男人以其實際存在的重要性贏得了學生們的信任,恢復了學校的聲譽。 他的教育理念是培養出“弱冠之年就能對身邊的事物做出全面、合理的獨立判斷的青年才俊”。
聽罷凱特父母所言,古爾德先生非常同情凱特的遭遇,並願意幫助他們。他將凱特安排在埃爾姆赫斯特女生宿舍,在宿舍管理員安妮和米奇·帕欽的引導下,那里的學生在體育運動方面都很出彩。
埃爾姆赫斯特宿舍的舍監也叫古爾德,但她和校長古爾德先生其實沒有任何親屬關係。在凱特報到之前,古爾德女士把宿舍女生們集合到休息室,告訴她們將有一位新同學住進來。跟凱特臨床的傑西卡·海回憶說:“古爾德小姐非常可愛,她告訴我們凱瑟琳在原來學校的糟糕遭遇,還讓我們盡力讓她感到自在舒適。我們都很實在又隨和,所以讓我們接受凱特並與之相處融洽完全沒有問題。”
凱特毫無疑問需要那樣的幫助和支持。她的一個新同學傑瑪·威廉姆斯回憶凱特剛轉學時說:“她當時非常瘦,也不自信。”
大家同情凱特的遭遇,但誰都不能肯定她因何而被欺負。傑西卡相信那是因為凱特“十全十美”。她說:“凱特聰明、愛運動、沒有架子,人很好而且很隨和。她不是那種在爭論中堅持為自己辯解的人,盡管她可以做到,現在她成熟了!”
“她總是整潔利落地出現在大家面前,而且她並非那種自私自利只知道維護自身利益的人,所以我想她們是在故意找茬。那幫女孩簡直是窮兇極惡,很容易把人帶壞。”
雖然起初凱特很柔弱而且很自卑,但她還是很快融入了新環境,甚至比預期的還要快。為了迎接這位緊張的小女生,並帶她融入群體,埃爾姆赫斯特的同學們做了很多工作。漸漸地凱特開朗了許多,還將她在唐屋中學的悲慘遭遇和內心苦楚告訴了傑西卡,告訴了新室友新朋友們。她告訴大家自己是多麼厭惡那所學校,還說那幫女孩將糞便放到她床上。一個朋友說:“她真的受到了非常非常嚴重的欺淩,那所學校對她來說是就是噩夢。”
凱特到馬爾伯勒的第一周,校長就特意到宿舍來看望她,那時同學們大都在休息室看電視。傑西卡說:“校長非常關心學生,關心學校的每一個學生,而不是特別關照其中的某一個。我想在凱瑟琳重拾自信的過程中,校長功不可沒。他進來後跟我們打招呼,但是我知道他來的目的就是看看凱特是否一切都好,而且我還聽到凱特對校長說她很快樂。”
很快,凱特的快樂便有目共睹了。每逢派對之夜,女同學們都會在晚飯後聚在一起玩遊戲消遣一番。後來她們決定在休息室里自導自演電視遊戲節目《相親》。凱特被選為出演主持人卡拉·布萊克,並且興致勃勃地融入到遊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