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04 千呼萬喚,南山老翁垂釣歸來

時間:2012-11-20 15:21   來源:

  04 千呼萬喚,南山老翁垂釣歸來

  左宗棠密會洪秀全

  1853年年底的某一天,石達開正在大營中處理公務,突然間兵卒相告:“稟翼王,轅門外有一人求見。”“什麼人?”“那個人說他叫左宗棠”“左宗棠?”石達開不禁一愣,“就是隨張亮基鎮守長沙城的左季高?”“是的。他說曾經擊敗過……”

  “哈哈。有請,快快有請!”石達開連忙迎候左宗棠。左宗棠進到大帳後,與石達開交談甚歡。“左先生來此的用意我已經明了,我明日護送先生前往天王處。先生所說真是至理名言,我想天王和東王一定會接受您的意見。清妖蕩平之功,必有先生一份呀!”

  “多謝翼王,宗棠還有一語,儒教乃我國立國之根本,萬萬不可毀棄。若想得天下,必以此為根本。”石達開聞聽,面露難色“先生,時機未到,到天王處望請勿言!”

  左宗棠在石達開的軍卒護送下,面見了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天王、東王,現太平軍只求速戰而不求恆守,這樣恐對最終時局不利。”“先生所說極是,我們正積極準備進攻北京。”東王楊秀清說道。“進攻北京之前為了號令天下漢人,我們將佔領南京之後建都。”洪秀全說道。

  左宗棠聞聽,連忙說道:“天王,南京霸氣不足,萬不可定都于此。”“哈哈。之前無天父天兄庇佑,而如今我們有天父天兄相助,推翻清妖指日可待!”

  “天王,中國人怎能信外教,請天王改奉儒教!”

  “胡說!”天王厲聲怒道。楊秀清一見,立刻笑道:“左先生一路風塵,肯定是累了才說些昏話。來人呀,送左先生先去驛館休息。”左宗棠一看便知自己無法說服他們,心中頗為懊悔,便悻悻然跟著兵卒前往驛館休息,就在這時,一名兵卒偷偷來到左宗棠面前。

  “左先生,您不認識我了?可我還記得您。那年大旱,您在柳莊設粥廠接濟災民,而我就是得您活命方才逃生。後來太平軍來,我便參加了太平軍。您走後,天王的妹妹肖王妃便說當年若不是您幫助張亮基鎮守長沙,蕭王的仇就可以報了。因此,王妃要殺你祭天,先生快逃!”

  左宗棠聽罷,連夜逃出。石達開聽聞此事,大驚失色。“左宗棠乃是人才,我必將其收歸帳下。此人如不能為我所用,必殺之!若為清廷所用必為一大勁敵!”

  其後,石達開派出三十多名士卒前往左宗棠所居的白水洞。哪知,左宗棠聽到了這一消息後,立刻投奔了湖南巡撫駱秉章。

  上面的這段故事,杜撰的成分很大。然而,自太平軍興盛之日起,民間就有一種觀點:左宗棠曾經面見過洪秀全。其後,逐漸被一些正史專家認同,例如簡又文的《太平天國全史》、范文瀾的《中國近代史》、肖一山的《清代通史》、張家昀的《左宗棠:近代陸防海防的實行家》、稻葉君山源(日本)的《清朝全史》等。

  左宗棠的曖昧

  真的是否有如上一幕,其實並不重要。在洪秀全起事之初,左宗棠並沒有像好朋友羅澤南等人那樣立刻站在晚清政府那邊,而是屢次推辭邀請,一心躲在自己的“世外桃源”中。反觀他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的舉動,一聽交戰立刻希望投身其中抗敵,使我們不得不懷疑左宗棠對于太平天國運動有著某種寄望。

  草根出身的左宗棠,因為屢次科舉失敗,所以對于清王朝的腐敗心懷怨氣是可以理解的。同時,又因為作為底層知識分子的他,受當時已經有了一定民意基礎的“反滿”思想影響也是必然的。所以,當太平天國運動剛開始的時期,他持有較為曖昧的態度。

  由于當時晚清政府在經濟政策、人才政策、民族政策、對外政策等方面的諸多失誤造成了民不聊生,特別是荒政政策的失敗,更加重了危機,晚清進入了災害頻發的一個階段。雖然,這一時期的災害較明末清初的大災害要輕,但作為中國歷史上四大災害頻發時期之一的晚清,百姓遇災之後的缺衣短糧更使得造反成為必然。

  作為自然災害的承受者,左宗棠雖然沒有性命之憂,但眼看著中華大地災民遍布,對農民起義存在同情是必然的。

  雖然太平天國運動現在被許多人詬病,但任何人都不能否定如果不是晚清政府的政策失誤,以漢族知識分子洪秀全、楊秀清、馮雲山,壯族青年俊傑石達開、肖朝貴、韋昌輝等六人為代表的金田起義,就不會在1851年1月11日爆發。

  太平軍在經過一年半的轉戰之後,經蓑衣渡之戰,太平軍衝出廣西,進入了湖南。在湖南,太平軍連克道州、郴州等軍事重鎮。廣西欽差大臣並剿總司令賽尚阿、湖廣總督程裔採等的相繼失敗,更說明晚清政府的無能。對清廷早有不滿的漢族底層知識分子,其實早有異心。

  如此情況下,誰能獲勝左宗棠並沒有把握。1851年,鹹豐皇帝改元加考恩科,左宗棠卻並未參加,依然關注著事態的發展。相反,老同學兼好朋友羅澤南及其弟子李續宜、王嶓、李杏春等卻積極參加。由此可見左宗棠的曖昧態度。他對友人的說辭是:“太平軍主要是攻打大城市,行軍速度快,我呢不招惹他們,他們自然也不會害我,我誰也不管。”

  因此,他和在家丁憂的翰林院庶吉士郭嵩燾兄弟、左宗植等人便在1852年秋在湘陰東部的白水洞避亂。

  幕府生涯

  1852年,太平軍進入湖南,左宗棠仍然在白水洞隱居。這時,林則徐的得力幹將雲南巡撫張亮基接替回北京待命的駱秉章赴任。胡林翼接連數次向張亮基推薦左宗棠,張亮基先後兩次邀請,這一下郭氏兄弟便開始勸左宗棠出山,而胡林翼和江忠源也來信敦請。一看張亮基乃為林則徐向其推薦的好官,二是為保家鄉免遭戰亂,左宗棠終于答應出山。

  1852年9月11日,西王肖朝貴率軍抵達長沙城外,作為壯族才俊的他勇武異常,每次戰役必身先士卒,是為軍中楷模。在肖朝貴的攻擊下,長沙城一日三求援,晚清政府立刻調張亮基馳援長沙。路上,忽聞肖朝貴被炮火擊中,生命危險。聞聽此言,張亮基大笑不止,左宗棠則沉默不語,毫無高興之態。

  張亮基甚為不解,左宗棠的回答令他大驚失色,左宗棠說,肖朝貴若亡,太平軍必然孤注一擲,為其報仇,太平軍大部人馬也必然趕來復仇,長沙危矣。

  張亮基聞言,立刻催動人馬火速前行。10月7日左宗棠跟隨張亮基來到了長沙城。11日洪秀全、楊秀清率領大軍趕到,全軍挂孝,撲向了長沙城。遠處一望無際的白浪,左宗棠看後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此時的他,心中所想的便是:一世英才已死,我左季高何日能棋逢對手。

  張亮基和左宗棠扼守長沙。左宗棠建議官軍圍困太平軍于城南,並提請鐵公雞提督向榮西進,堵住太平軍唯一缺口,全殲太平軍。不想,向榮在牛頭洲大敗于太平軍第一帥才壯族俊傑石達開之手。左宗棠又提請各路清軍圍困長沙城西,防止太平軍撤退。但各路人馬見死不救,二人只得困守內城。死守長沙四十多天後,太平軍在石達開、楊秀清的建議下于11月30日兵退湖北。湖北巡撫、白袍儒將胡林翼則接待了不請自來的太平軍。

  因左宗棠協守長沙有功,官封知縣加同知銜。其後左宗棠又協助張亮基鎮壓了瀏陽徵義堂會黨起義。1853年1月12日武昌城被攻破,胡林翼無法抵擋太平軍接連敗退。官軍的無能,促使左宗棠向張亮基提議組建民兵團練。三日後,負責組建湘軍的曾國藩來到,曾左張三人暢談一夜後,達成了初步共識:建立起一支由紳士管帶、招募鄉勇並採用戚繼光帶兵之法進行編練的軍隊。

  之後,曾國藩又前往湖北和胡林翼等商談,最終達成共識。其後,左宗棠跟隨升遷為湖廣總督的張亮基進入湖北武昌。後因張亮基調任山東巡撫,左宗棠便離開了張亮基幕府。10月6日,左宗棠和林則徐的幕府師爺王柏心一同來到監利做客,幾天後趕往白水洞,10月25日回到家中。

  自11月開始,左宗棠從對抗太平軍的隊伍中退出,駱秉章、曾國藩、江忠源等人數次邀請都被左宗棠拒絕。1854年3月,太平軍再次進入湖南。左宗棠聽說太平軍在找自己便攜家連忙前往長沙。而這時,左宗棠聽說女婿陶桄被抓,連忙拜訪駱秉章希望釋放陶桄。

  哪知剛一質問駱秉章,駱秉章便哈哈大笑:“謠言,謠言,純粹是謠言。陶澍的兒子、左季高的女婿怎麼會被抓起來呢?哈哈,左先生息怒息怒,在下幾次去信您都未大駕光臨,如今來了,我們好好敘敘吧。”

  就這樣,左宗棠被駱秉章用計請入了幕府,當然,此時的左宗棠已經沒有任何辦法拒絕了。因為不但太平軍容不下他了,而且當今的鹹豐皇帝也開始注意他。遠在北京的鹹豐皇帝,突然想起了陶澍臨終前的奏折,向大臣們再次打聽起左宗棠的下落,並且認為左宗棠不出來辦事的行為很可疑。好朋友郭嵩燾聽罷,連忙說:“這個人脾氣古怪,不愛做官。但皇上讓他出來,他肯定會出來的。”

  郭嵩燾這麼一搪塞,鹹豐便告訴他轉告左宗棠:“讓他出來給我辦事!”事已至此,左宗棠必須要出山了。在眾人的千呼萬喚中,左宗棠進入了駱秉章幕府。從1854年到1859年,

  左宗棠在幕府中一幹就是六年,要不是樊左互控案的爆發,左宗棠可能還要幹下去。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