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4

時間:2013-02-18 09:3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只有在萬不得已時才能使用。”蘭根回答說。

  至此,辦公樓二層的職員開始意識到這次攻擊要比他們最初想象的嚴重得多。部分海軍陸戰隊員和其他一些美國人——其中也包括在外圍辦公區工作的約翰 格雷夫斯——已經被激進分子抓獲。透過窗戶,辦公樓二層的美國人親眼目睹了他們的同事被蒙眼捆綁押往使館區後面的大使官邸的場景。

  唐 霍曼(Don Hohman)是一名軍醫,住在與使館後門隔街相對的比瓊(Bijon)公寓。此時,他通過無線電呼叫戈拉辛斯基,告訴他這邊也有一群伊朗人已經衝了進來。住在四樓的他可以清楚地聽到樓下踢門的聲音。戈拉辛斯基意識到他已無力相助,他告訴霍曼讓他自己想辦法。(霍曼後來試圖沿著建築物的外牆滑下逃跑,但最終被抓獲。)

  當時,戈拉辛斯基所面臨的問題要比霍曼嚴重得多。通過無線電,他得知辦公樓已經被侵入。盡管最近剛剛花費了數百萬美元來加固這棟建築物,但激進分子還是找到了一個突破口:一個作為逃生出口的、未安裝柵欄的地下室窗戶。事前,闖入者似乎已經掌握了這一突破口的準確位置。

  激進分子闖入辦公樓的地下室後,戈拉辛斯基要求所有人——包括在一樓待命的伊朗籍雇員——前往二樓。(正常來講,二樓是不允許當地雇員進入的。)不知是一時逞能還是一時愚蠢——戈拉辛斯基通過無線電徵詢蘭根的意見,問他能不能出去“質問”一下這些闖入者。面對超過一千名的人群,蘭根表示他只有在能確保自己安全的情況下才會去,所以目前他做不到。于是,戈拉辛斯基自己走了出去,很快,他便被抓獲,並被人用槍指著押往辦公樓。

  在辦公樓的二層,海軍陸戰隊員和使館工作人員開始用家具堵住通道入口處的鋼門。現在,中央通道已經人滿為患,每個人的臉上都挂著憂鬱,有的伊朗雇員甚至已經哭了起來。海軍陸戰隊員在人群中分發防毒面具,另有部分隊員的霰彈槍已經準備就緒。氣氛瞬時緊張起來。

  在樓內另一區域,多名美國人正忙于銷毀文件和拆除敏感的通信設備,以免它們落到激進分子的手中。由于蘭根最初認為這次遊行示威不會引發意外事件,所以直到很晚他才下達這一命令。在此之前,部分有主見的職員已經開始在大使館最安全的通訊室內銷毀文件。之所以說最安全,是因為這個通訊室就像是一個“保險庫”,外面裝有巨型鋼門,外人難以進入。在這個144平方英尺的保險庫內,不僅有通信設備,還有一臺用來粉碎文件的桶式裝置。但由于這臺機器經常會被卡住,所以有人帶來了一臺商業碎紙機。但這臺碎紙機工作起來非常緩慢,而且無法將文件完全銷毀,只能將紙張切成長條。

  每一秒鐘,形勢都在迅速惡化。激進分子押著戈拉辛斯基進入辦公樓的地下室,然後順樓梯而上,到達二層。躲在里面的美國人已經將門加固,樓梯中充滿了催淚瓦斯的味道。戈拉辛斯基雙眼灼痛,有人拿著一本點燃的雜志在他面前搖晃,他驚懼地後退並大聲喊道:“不要燒我!”然後,一根槍管對準了他的後腦勺,並對他發出最後通牒:要麼讓里面的人開門,要麼你就死。

  戈拉辛斯基隔著鋼門告訴他的同事,現在抵抗已經失去意義了。他說激進分子已經抓獲了八名美國人(這是他自己的估計),而他們來這里只是要宣讀一份聲明,然後就會離去。“這就像2月14日一樣。”他說。

  約翰 利伯特(John Limbert)是一名政治事務官員,講一口流利的波斯語。他說他願意出去,看看能否說服他們釋放戈拉辛斯基。對于這位會講波斯語的美國人,激進分子最初感到非常驚訝。利伯特先是勸誡,然後又告訴他們說革命衛隊已經開往大使館。但他們知道他在虛張聲勢。幾分鐘之後,他被抓獲,並面臨著與戈拉辛斯基一樣的選擇:要麼讓你的朋友開門,要麼我們打死你。

  至此,蘭根意識到進一步抵抗已是無望。盡管在伊朗外交部做了最大的努力,但他和湯姆塞斯還是未能獲得伊朗政府的幫助。通過外交部辦公室的電話,他接通了美國駐伊朗大使館,並告訴當時使館內部級別最高的官員——安 斯威夫特(Ann Swift)放棄抵抗。

  放棄抵抗之後,辦公樓里的美國人也只能聽天由命了。鋼門最終被打開,氣喘吁吁的人群一擁而入。而那些在保險庫里銷毀文件的工作人員又堅持了大約一個小時,但最終也被迫放棄了。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