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美國人的大麻煩:金融泡沫第一破

時間:2013-02-22 12:49   來源:中國臺灣網

  第三章 全球化的最後一班車,以後沒有了

  美國人的大麻煩:金融泡沫第一破

  前文說到,1990—2000年,美國進入了長達十年的經濟繁榮時期。

  這個成績,是克林頓在任的時間內取得的,其背景,是克林頓政府執行了“美國國家信息高速公路計劃”。這個計劃雖然是由克林頓的前任總統老布什于1992年2月在發表國情咨文時提出的,然而,此時距他下臺已經時日無多。1993年9月,克林頓當政後數月,美國政府宣布了“國家信息基礎結構的行動計劃”。

  于是,在國家的強力推動下,包括美國風險投資在內的大筆投資資金,加上在世界四處遊蕩的遊資(記得此時日本流出的巨額日元資本嗎?記得科索沃戰爭後,歐洲資金外逃,引發歐元暴跌嗎?),都涌入所謂“知識經濟”的投資領域。

  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破滅;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俄羅斯金融風暴;1999年,巴西金融危機;1999年,科索沃戰爭爆發……期間,小的金融動蕩、地區衝突不計其數。這些戰爭、動蕩和危機,使得巨量的資金紛紛逃離亞洲、拉美、歐洲,還剩什麼地方?

  沒錯,最後剩下的,只有一個避難“聖地”,或者說我們前面說到的“光明”之地——美國。

  一個外國投資者,毫無利他的動機,把美國人民的網絡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這是經濟全球化、資本自由流動的精神;這是資本主義的精神;每一個投資者不用號召,生來就具有這種精神——low risk and high return(低風險、高回報)。

  大量本國和外國的資金流回、流向美國,從而為美國經濟的發展,尤其是股市的火爆提供了充裕的資金基礎。

  據統計,在1998年《幸福》雜志公布的1000家大企業中,設立風險投資項目的企業由兩年前的不足1%上升到20%以上;1999年全美國超過70%的風險投資涌入互聯網領域,其總額達到300億美元以上。據此,我們看到,來自美國國內的資金對互聯網領域發展的投資巨大,而來自海外的投資,也蜂擁而入美國互聯網領域。2000年,外資總共持有9080億美元的美國公司債券。統計顯示,每年美國的外商直接投資(FDI)達2000多億美元,毫無疑問,這些資金投入的大熱門領域,就是當日的明星領域——互聯網。與此同時,美國各類電話公司、媒體公司、計算機公司、軟件公司、衛星制造公司、互聯網服務商都在積極投資建設互聯網,使信息技術方面的投資在GDP中的比重不斷提高,企業在信息技術設備的投資份額提升到了45%以上,這使美國資本類支出在20世紀90年代後半期年均增長11%。 

  于是,在國內外資金的有力支持下,美國網絡企業雲集的納斯達克市場,短期內迎來了大發展、大擴張的時機。而在股市高漲時期,發生了巨額資本搶購少數股票的情況——較早的時候,上萬億美元對應的只有近500種網絡股——極大地哄抬了股價。

  而納斯達克股市:允許網絡公司在取得第一筆收入之前就上市。于是,不管好壞,無數公司挂上個“.com”的名字就亂哄哄地上市。而且上市之後,立刻遭到資金哄搶。這讓人忍不住立刻想起了中國的期房制度:房子只是畫在紙上,卻已經可以上市交易了。這一類荒唐的舉措,在中國和美國,乃至世界各國,都只有一個結果——在瘋狂搶佔市場份額的一片混亂中,除了引發驚人的泡沫外,從未導致其他什麼好的結果來。

  事實也是如此,泡沫由此而生——不僅是泡沫,而且是空前的大泡沫。

  到2001年3月,已經有5500家企業在納斯達克上市。這些企業中,有微軟、英特爾、戴爾、思科、朗訊、美國在線、雅虎、亞馬遜等大批實力雄厚的世界級高科技企業。

  然而,在這熱熱鬧鬧、一團和諧的景象中,也不乏大量混跡其中的皮包公司、垃圾公司。其虛弱的財務狀況和虛構的盈利前景,成了一觸即發的機簧—— 一旦風吹草動,立刻就會成為泡沫破滅的導火索。

  于是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時間表:

  1971年2月8日:納斯達克股市建立,最初的指數為100點,十年後,指數才得以突破200點。

  1987年10月19日:在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暴跌以後,納斯達克下跌11.5%,創造了一天內的最大降幅。當年年終時,該指數為330點。 (記得格林斯潘上臺兩個月後就發生的股災麼?)

  1991年4月12日:500點。 

  1995年7月17日:1000點。 

  1997年7月11日:1500點。 

  1998年7月16日:2000點。 

  1999年1月29日:2500點。

  1999年11月3日:3000點。 

  1999年12月29日:4000點。

  2000年3月9日:5000點。 

  2000年3月10日:創造5048.62點的最高紀錄。隨後即迅速急轉直下,同年,連續跌穿4000點,甚至3000點。

  2001年3月12日:跌破2000點大關。

  2001年3月20日:1857.44點,與去年最高點相比跌幅已達63.2%,創下納斯達克歷史上最大跌幅。

  ……

  這場股災破壞力多大呢?余永定老先生在2002年的文章中給出的數字,是4萬億~5萬億美元的資金蒸發了。

  于是,伴隨著互聯網泡沫的破裂,美國經濟被帶入了低谷之中。

  恰好這時,小布什上臺了,所以說,布什家的命,還真是不一般地苦。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