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體係:美國的一小步,中國的一大步
2001年3月,美國互聯網泡沫爆破,接踵而來的,就是巨額流動性的蒸發。
投資人損失慘重,同時美國經濟急劇陷入衰退之中。投資風險加大,而且回報率降低。
根據“low risk,high return”的法則,資本將會拋棄美國,流到新的、能夠提供高回報的地方去。
然而,格林斯潘根本不擔心,對策已經有了,而且馬上見效。
美國人已經重整了世界貿易體係和世界經濟體係,巨大的生產力正在被釋放出來,巨量的財富將會生產出來。
而美國人,作為這個世界的坐莊者,將會從中拿走最多數量的份額。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不妨讓我們慢慢道來:
1999年,在向中國做出種種明的要求和暗地里的勒索後,在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的問題上,美國人同中國達成協議:在保證美國利益、遵守做出的種種承諾的基礎上,美國 “支持”中國加入WTO——中國加入WTO的最大障礙消除了。
剩下的事情就不多了。在應對了歐盟的一輪類似的勒索後(雖然它們聲稱全力“支持”中國加入WTO),中國推開了所有的障礙,于2001年順利地加入WTO。
那一刻,端的是非同小可。因為中國的加入,使得美國人自從19世紀後半期就在倡導的“美式全球化”正式建成(記得中學歷史書上講過的、美國人于1899年提出的“門戶開放政策”嗎)。而且,全球化的最後一班車就此開走,以後想上車的,再也不可能了。嗯,沒錯,沒有搭上末班車的俄羅斯(2011年底,俄羅斯才正式加入WTO)“杯具”了,已經搭上車卻未能在實業領域競爭過中國,于是只能做些軟件外包業務的印度也“杯具”了。
這個體係,建立了在全球配置資源,進行生產的經濟框架。該框架存在著四個等級:
一、最低級。如非洲國家、拉美國家等,它們通過提供能源和礦產資源、初級產品或者粗略加工的半成品,來參與這個框架。
二、次低級。曾經坐過這個位子的國家,在60年代有日本,在60年代後,直到90年代中期,有亞洲“四小龍”和“四小虎”;而2001年之後,就僅僅只有中國了。中國收取來自最低級國家的初級產品、原材料、資源、能源、半成品,以中國豐富、廉價和熟練程度較高的勞動力,加工成為工業制成品,供應國際市場。
三、次高級。這個群體包括了所有發達國家,包括美國在內。這個層級的國家,依靠高技術水平和充足的資本立足。
四、最高級。這個層級,只有一個國家,就是美國。換言之,美國跨次高級和最高級兩個層級。
在這個全球化的體係中,各國有著鮮明的分工。
發達國家提供資本(或者叫作全球流通的信用貨幣),以美元、歐元、日元的形式,在全球組織生產。生產的流程大致是:
最低級國家提供原材料、能源、礦產、粗略加工的半成品→交由唯一的次低級國家中國→在次高級國家技術、管理、資金等方面的支持下,由中國工人組裝、制造成成品→商品出口美日歐,進行消費→中國獲得美元、歐元或者日元→支付最低級國家。
其中需要說明的是,中國獲得的資金主要是美元,因為美元是國際主要的結算貨幣。2008年3月20日,星島財經網報道,全球每日3.2萬億美元的外匯交易中,86%的外匯交易額與美元有關;而世界各國的外匯儲備中,近2/3也是美元(“2/3”這個數字很有趣,我們還會提到這個數字)。
于是,按照上面給出的模式,國際貿易可以周而復始、循環不斷進行下去。
而且,在每次循環中,參與循環的四個等級的國家,都可以獲得利潤,而這些利潤,絕大多數將會用來擴大生產規模。所以,下一次循環的規模,將會比前一次大得多。
各國在這個循環中,獲得的利潤,也是不斷累積增加的,于是,世界人民的日子也越過越好。
按照習慣用童話思維來推測的人們的看法,從此,按照“王子和公主就過上了幸福生活”類似的推理,下面發生的事情就是:“世界人民過上了幸福生活,日子越來越好。”
然而,事情並非如此美好,童話從來存在于人們的想象中。
辯證唯物主義者和歷史唯物主義者從來不掩飾自己的觀點:矛盾推動了事物的發展,客觀現實的物質力量,才是推動歷史發展的唯一原動力。
從上文的循環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如此全球經濟模式下,四個等級中的國家,各自起到的作用是:
一、 最低級:為全球經濟提供了原材料、能源、礦產和半成品等,其參與門檻最低——有“東西”賣即可。所以,全球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屬于此,甚至澳大利亞、俄羅斯也屬于此(但是澳洲和俄羅斯的情況比較特殊,這個放下不表)。
二、 次低級:負責組裝工作,需要的門檻稍高。
俺曾經提到過,中國成功跨過這個門檻,因此成為這一層級唯一重要國家的原因,也是成功擠掉其他大約150個發展中國家,坐穩這個位子的原因:
(一)政治穩定。如泰國般三天兩頭政變,或者如越南般三天兩頭鬧罷工,資金就要出逃或者猶豫了(資本要的是low risk)。
(二)勞動力充足。中國具有數以億計的青壯年勞動力以及每年數百萬的大學畢業生。
(三)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中國的技術水平已經遠遠高于一般發展中國家(當然,距發達國家相差甚遠),這點可以使得中國從事“較高”技術要求的工作。
(四)主要要素價格(如勞動力價格、水電能源價格、環境成本)低得驚人,這點非常重要。
(五)產業鏈組合嚴密而完整,交通非常便利。舉個例子,東莞的服裝廠,隔壁就是紐扣廠、印染廠、縫紉機廠等,這樣,使得企業間的中間環節減到最少,相關成本減到最低。而這點,卻是其他發展中國家很難做到的。舉個不恰當的反例,某人在越南開個服裝廠,卻為了紐扣採購,千里迢迢到浙江義烏或者廣東某地,相關成本就飛上天了。
(六)放棄了意識形態上的反美概念。關于這點,克林頓和小布什,還有奧巴馬是一點不擔心:都變成了事實上的G2了,連“Chimerica”(即某段時間國際媒體上天天鼓吹的“中美共同體”,這個詞,連同“G2”,都是老美造出來忽悠中國人,更重要的是,忽悠全球“不明真相的群眾”)的新詞都出來了,還有啥意識形態的因素讓老美擔心的?
三、次高級:負責提供信用貨幣(全球通用的、充沛的、保證銷售市場的資金)、關鍵技術(高的、被他們壟斷封鎖的、中國不能獲得的技術)、較高效率的管理。
這些要素,在全球,只有他們能夠提供,所以要給個大價錢。因此,美、日、歐(以美國為主)才能以此為後盾,掌控全球經濟的主導權。
理所當然的是,他們從全球化大生產中獲得最大的蛋糕份額,拿走了最多的利潤,而只給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留下最少的收入。
四、最高級:美國。它負責的是整個全球化框架的構建和維持。具體的手段有:
(一)美元。確切地說,是以石油為支撐的美元。自從20世紀70年代初,尼克松總統與沙特國王達成“美軍保證沙特獨裁者——國王的統治;當時世界第一產油大國沙特王國代表擁有世界石油儲量2/3的OPEC(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保證今後賣石油的時候只收美元,不收其他任何貨幣”的暗黑協議以來,在這個星球上,買賣石油,只能用美元來支付。
于是,在這個石油驅動經濟運行的世界上,人們發了瘋似的相信美元。用真金白銀、實實在在的商品來換取這印刷成本只有4美分的紙片——僅僅因為它的名字叫作“US Dollar”。
于是,從理論上講,美國人僅僅印刷美元,就可以換取世界各國的優質資源和產品,以及服務:如南非的黃金和鑽石,巴西的礦產資源,中東的石油,中國的褲子、襪子、稀土,日本的電器、汽車,德國GPS制導的聯合收割機,印度的軟件,歐洲的甲級足球俱樂部,俄羅斯的頂尖科學家,等等。甚至烏克蘭的顏色革命,格魯吉亞的馬仔總統,世界各國的經濟情報,哥倫比亞、阿富汗優質毒品的優先供應,黎巴嫩長槍黨對貝魯特難民營的大屠殺,土庫曼斯坦總統、阿拉法特、沙龍的神秘死亡或者“中風”,連續40多年未曾間斷的針對菲德爾卡斯特羅的600多次暗殺,烏茲別克斯坦安集延騷亂,陳水扁親信陳敏賢與陳哲男在韓國賭場洗錢的錄像,等等等等,都跟美元有著莫大的聯係。
更加重要的是,有了這個基礎,美國才能有財力、有能力保證軍事、工業、農業、傳媒、金融等各行業的運行。
因此,這第一個武器“美元”,是美國強大的終極根源和力量來源。任何企圖動搖這個根基的個人和勢力,都將會被掃入地獄。不信的話,可以去問已經在地下的薩達姆。2001年11月,伊拉克宣布將“使用歐元替代美元,對其石油儲備進行重新定價”,公開對石油美元提出挑戰。換句話來說,“這種行為,就等于是對美國宣戰”。于是,2003年3月20日,美軍對伊拉克宣戰;2006年11月27日,薩達姆被絞死。
而幫助美國支持這一“武器”的國家和勢力、個人,無論多麼有悖美國的價值觀,都被視為盟友,如至今仍然實行世襲獨裁統治的沙特國王,其背後有美國大兵的槍彈支持,可謂世界上位子最穩的獨裁者。
(二)發達的軍事工業。美國軍費開支,超過了排名其下的第2—10名國家的總和。
這樣的軍事工業支撐起來的軍隊,強悍異常。敢挑戰美國在全球化體係中地位的,統統威嚇之、攻擊之。小國之君,直接殺無赦。作為這一強悍力量的一個注解,美國的國防部,早先被稱為“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War”,翻譯為中文,也就是“美國戰爭部”。
眾多倒在美軍槍下的人中,最典型的,無過于傳說中擁有“大殺器”,事實上卻死于挑戰美國的薩達姆了:1.企圖壟斷伊拉克、科威特石油資源,並且以此為後盾,一統阿拉伯世界;2.膽敢在出售石油的時候,以歐元為計價單位,對“石油美元體制”發起根本挑戰。
(三)超過全球其他國家總和的11個航母戰鬥群。美軍在海上卡住全球主要交通要道,然後只要喊出臺詞即可:“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此路過,留下買路錢!”
如果不聽話,輕則整出個“金河號、鐵河號”事件;重則放出個“索驢里、索牛里”海盜,讓你嘗嘗哭爹又喊娘的滋味——不用擔心,“索牛里”海盜知道該搶誰,誰絕對不能動。懷疑這點的兄弟,去查查被搶貨輪幾率和國籍就明白了。
(四)已經失去競爭力卻要用大量納稅人的錢去輸血的汽車業。最大的用處,就是養活一幫幹活少卻吵著要最好待遇的懶人(敢這麼狂,是因為懶人有選票)。
(五)超級發達、效率已經非常高,但是還要國家拿出巨額資金進行扶持的農業。打壓世界糧價或者推高世界糧價的最好武器——2007年和2008年之間,這張牌打出來,用“生物柴油”概念,吃掉了傳說中過剩的糧食。瘋漲的糧價,整慘了印度、埃及、海地等一眾國家。
(六)超級發達的、競爭力極強的傳媒和電影業。它除了本身具有娛樂大眾的功能外,還起到了控制全球文化產業和話語權的作用。
(七)對全球吸血的金融工具——華爾街及其附著其上的金融體係。通過炒作全球各國必需的商品,從中賺取巨額利潤。這等于從全球每個國家、每個企業、每個百姓身上刮下一層厚厚的油水。金融危機前,華爾街員工分紅後消費的已經不再是汽車,而是遊艇,甚至是直升飛機和潛水艇,或者買個無人島嶼玩!
關于這點,瓜子看到《參考消息》上的報道,驚得目瞪口呆,口水流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