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科技領先,創新超前?
誰是最偉大的人?
美國是一個富有創新精神的國家。無數美國人都在為實現所謂的“美國夢”而奮鬥,為開拓新的“邊疆”,煥發超越群倫的創新力。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綜合國力已佔鰲頭,進入後冷戰時期,美國晉身全球唯一超級強國。
美國科技創新,包括基礎理論,新產品、工藝、方法、管理體係和一切能夠提高社會生產力,增進人類生活福祉和開發能力的創造性成就,是這個國家政治、經濟和軍事等各個領域強勢地位的實質性和決定性的支持力量。
具體而言,2005年美國“科學創新的未來”組織發表的一份報告稱,近半個世紀以來,美國至少一半的經濟增長來自科技創新的直接後果。
一個地區、民族、國家……的發展進步狀況,可從許多方面,諸如政治體制、教育程度、生產總值、人均收入、環境保護、治安質量……進行評估,但如果沒有科技創新能力為支持,沒有科技創新成就為實證,一切豐功偉績,好比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總是表面文章。東施效顰、忝附驥尾,無緣躋身“世界強國俱樂部”。
歷史長河,大浪淘沙。諸如巴比倫、埃及、印度、希臘、羅馬和墨西哥瑪雅等燦爛的古代文明,都走過了它們的巔峰時期,由絢麗歸于平淡,以至失落或者沉淪,宛然“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究其原因,說千道萬,按諸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根本一條就是喪失了發展先進生產力的勢頭,或即喪失了繼續進步的能力。一床錦被,蓋不盡許多殘花敗柳,不免回天乏力,黯然落敗出局。
先進生產力源自科技創新。一個缺乏科技創造力為後盾的政治、經濟體係,無論看上去多麼輝煌,不僅保障不了“可持續性”增長,更難免泡沫重重,危機四伏。 人類史上一個個宏大文明的沒落,一起起文治武功的社會實驗的失敗,以及今日世界各地政治經濟地圖現狀,包括有氣無力的所謂“拉美民主”現象,都在反反復復證明這個簡單之至的道理。
人類是蕓蕓眾生當中唯一天賦特秉創造性能力的“萬物之靈”。恩格斯把人的需要分為三個層次:生存、享受和發展 。生存和享受是一切生物的共性,發展則是人類運用創造能力實現自我超越的努力。
科學,就是人類運用靈性創造能力,探索事物規律性的學問;技術,是將這種學問付諸實踐、產生實效,可以用來增進人類福祉的實際本領。
科技創新,意味著人類不斷發現和運用事物的規律性,把自然物作為他的工具,變成了他的活動器官,延長和加強了自己的四肢和大腦,從石矛、石斧、牛耕馬拉到合金器材、蒸汽機、電力驅動、輪船飛機、遙測、遙信、電腦、互聯網、宇航、燃料電池、基因工程、納米材料……實現生產力的發展進步,建立相應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人類因而脫離茹毛飲血的穴居叢林生涯,經由圖騰部族,雛形國家,創造宗教、藝術、法律、制度,到建成現代民主政治和“合作比不合作好”的全球化龐大經濟結構……
只有具有科技進步內涵的社會發展變化,才是體現天賦靈性功能,提升人類掌握運用事物規律性的能力水平,通向高層次自由和解放的登雲路。沒有科技創新,生產力停滯不前,任何看上去了不起的社會變化都是“平面”性質,談不上進步的上升意義。就像成吉思汗、忽必烈戰無不勝的赫赫武功那樣,從歷史發展高度而論,除了殘殺無數無辜生靈而外,了無正面價值痕跡可循;而戎馬倥傯、勳業彪炳的亞歷山大大帝出生前後數百年間,我們的祖先的生活方式沒有什麼兩樣。從大多日常活動看,甚至公元1500年時大部分人仍然過著與公元前1500年的人差不多的生活。
法國哲學家、詩人、作家和歷史學家伏爾泰(Volatire)在他的《英國通訊》一書中談到,1726年,他無意中聽到學者們議論:誰是最偉大的人,是愷撒、亞歷山大、鐵木真,還是克倫威爾?有位學者堅持認為牛頓無疑是最偉大的人。伏爾泰同意他的觀點,因為“他用真理的力量統治我們的頭腦,而不是用武力奴役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