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原城

時間:2012-11-01 03:17   來源:中國臺灣網

  原城

  原城沒有任何特徵可言,它並非空虛的感覺、墳墓、腐敗的壞疽、通往未來的喉嚨、不斷擴大的版圖、殿堂、火,它只是存在,如同宇宙存身于無限,它存在于人類繁衍史的每個字詞與音節的背後。

  在原城一幢破舊公寓的六樓,生活著一家人,一對夫妻與一個淘氣的孩子。他們的生活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沒有任何不同,都是一堆渾濁黏稠的可疑物。夫妻倆心知肚明自己的未來,希望孩子某天能擺脫這種令人窒息的生活。他們未進過大學的門,在家鞋廠里做事,工作認真,待人和藹,生活儉樸,經常要工作到晚上十一二點鐘才能回家。他們唯一奢侈的愛好就是喜歡看《讀者》。每期必買。這本著名刊物的封底曾長期印有一行漢字——知識 改變命運。這句話讓他們的心潮濕。

  他們許諾,若孩子能考上全校第一,就滿足他的一個要求。這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很快,他真的考上全校第一。孩子指著電視機里的衝浪選手,指著那片蔚藍色的浪,說,我想要一塊衝浪板。孩子的請求出乎父母的意料。原城遠離海洋,整日為灰塵與煙霧所籠罩。夫妻倆面面相覷。為說服孩子,父親拿出《讀者》,講了一個故事給孩子聽——一個印第安人被小船迷住,便買了一條船,因為家鄉沒有河流,即把船放在屋頂上。沒多久,蓄滿雨水的船壓垮了屋頂。孩子聽了就笑,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這對夫妻只好托人從遠方買回來一塊衝浪板,一塊廉價的塑料制品。孩子眉開眼笑,把衝浪板鄭重地放在客廳最醒眼的位置。夫妻倆啞然失笑。他們主動延長了工作時間,打算為孩子將來念大學攢下一筆學費。

  當父母晚上不在家,孩子臉上露出快活的表情——這種表情與他考上全校第一的表情截然不同,後者倣佛只是一個木頭面具。他朝著窗外的夜穹眨眨眼睛,打碎燈泡。從球形玻璃體里泄出的光一下子注滿整個屋子,都有齊腰深。孩子踩上衝浪板,尖叫,臉龐緋紅,眼睛像兩團烈火。他在光與光之間形成的波浪中跳躍。沙發上形成的浪是弧形,電冰箱上形成的浪是橢圓形,兩扇牆交集處的浪是一個錐形。這塊神奇的衝浪板甚至把他帶到天花板上。孩子好像是一條有鰭的大魚。沒有哪位衝浪選手能做出他所做出的種種匪夷所思的動作……板子自始至終粘在他腳尖,倣佛是腳掌的一部分。屋子里漸漸出現了水母、銀魚、會唱搖籃曲的鸚鵡螺、隨歌聲跳舞的白珊瑚,以及海底最美麗的矢車菊花。孩子咯咯地笑,與它們捉迷藏,一起唱好聽的歌謠。等到父母快回來的時候,在一只討厭的紅鯡魚的提醒下,孩子戀戀不舍地跳下滑板,跑到衛生間里打開抽水馬桶。光,以及所有迷人的海洋生物隨著馬桶衝水的嘩啦聲,不見了。孩子撿起燈泡碎片,用口水重新黏好,擰回原處,回到桌前寫起作業。

  夫妻倆一直沒有發現孩子的秘密。但某日夜里,孩子實在玩得太興奮,而那條負責提醒他的紅鯡魚不巧生了病,沒有趕來參加這場party。大量的光溢出房間,順著長滿爬山虎的大樓牆壁往下淌。整幢樓因為這奇異的光綻放出萬千光華,如同一株白色的大樹 。所有的原城人都驚呆了。他們從四面八方跑來看這神行的奇跡。孩子的父母也來了,發現光的源頭來自自己的家,趕緊衝進去。那個幸福的孩子已溺死在光里,嘴角是甜蜜的笑容。

  來到原城的旅人抱起孩子的身體,就像抱起了多年前的自己。一組奇怪的音節自其喉間涌出:

  鳥鳴在腦海里,清澈如水;我騎上鳥背,來到這里,用手掌輕輕觸摸你。你的臉龐,抽象且美,猶如鳥羽。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