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正義事業”行動(1)

時間:2013-04-15 13:44   來源:中國臺灣網

  1989年12月20日淩晨,美國以保護在巴拿馬的美國人的生命安全、保護巴拿馬運河條約的完整,以及維持巴拿馬的民主進程為借口公然入侵巴拿馬,並將巴拿馬政府首腦諾列加捉拿到美國,此舉引起全球震驚。此次行動被美軍冠名為“正義事業”,完成此次行動的主力是海豹突擊隊。

  為了達到預定的軍事打擊目的,美軍動用了當時最新式的F-117隱形戰鬥轟炸機,並且出動了近3萬人的部隊,其中,大部分都是特種作戰部隊。

  巴拿馬共和國位于中美洲,北臨加勒比海,南瀕太平洋,國土面積7.5萬平方千米。巴拿馬人主要是印歐混血人,還有印第安人、黑人、白人,國語為西班牙語。

  美國之所以要在世界戰略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重要時期入侵巴拿馬,無非是為了維護自己在巴拿馬的利益,而美國在巴拿馬的核心利益是控制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全長81.3千米,最窄的河段為152米,最寬的河段為314米。它是一條溝通太平洋與大西洋的重要運河,有著“世界橋梁”之稱。它的存在,使得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沿岸航程縮短了1萬多千米,具有重要的交通樞紐地位。

  巴拿馬運河所能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不僅能被經濟學家看到,也能被政治家看到。早在16世紀,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就曾提出在自己的新殖民地巴拿馬開鑿一條連通太平洋與大西洋的水道,但由于這個運河的工程量太大而無法實施。1879年,歐美國家在巴黎召開會議,提出由法國政府開鑿巴拿馬運河,並于第二年的1月1日動工,然而工程在1889年由于財政困難與瘟疫流行而停止。

  1903年11月3日,巴拿馬獨立運動爆發了,阿瑪多爾宣布成立巴拿馬共和國並宣誓就任第一任總統。這一年年底,美國政府通過《美巴運河條約》獲取了開鑿運河權與對運河及其兩岸1400平方千米地區的“永久佔領、控制和使用權”,為此,美國只用一次性支付1000萬美元以及每年交付25萬美元。

  1912年8月12日,美國國會授權總統對運河區和運河實施統治。

  巴拿馬運河于1914年開通。這條運河的開通耗費了3.87億美元,犧牲了7萬多勞工的生命。美軍在此設立了南方司令部,建立了十幾個軍事基地,駐兵最多的時候達到8萬人,運河區懸挂著美國國旗。巴拿馬運河區實際上成了國中國。

  巴拿馬人當然不願意讓巴拿馬運河變成國中國,他們為爭取主權與美國進行了漫長的鬥爭。迫于壓力,美國于1936年與巴拿馬簽訂新條約,廢除了美國對巴拿馬的保護權,並且將租金由原來的每年25萬美元增加到每年43萬美元。

  3年之後,美國又提出可以在“非常時期”對巴拿馬進行軍事佔領,並且以協定的形式將這個要求合法化,此舉遭到了巴拿馬政府的強烈反對。1953年,巴拿馬政府再次提出修改運河條約的要求,主要內容是:運河區不能只挂美國國旗,還應挂巴拿馬國旗;將西班牙語作為運河區的官方語言;運河區設立巴美聯合法院。這些要求全部遭到了美國的拒絕。1955年,美國將每年的租金增加到193萬美元,其他協定不變。

  巴拿馬運河區懸挂巴拿馬國旗是1963年1月的事情。隨著巴拿馬反美情緒的日益高漲,美國不得不同意巴拿馬政府關于運河區懸挂巴拿馬國旗的要求。然而,此舉並沒有平息巴拿馬民眾的反美情緒,第二年,巴拿馬爆發了大規模的反美運動。這一年年初,運河區的一所美國學校連續幾天單獨懸挂美國星條旗,稍有緩和的巴美矛盾又開始升溫了。

  1月9日,巴拿馬民眾打著“巴拿馬在運河區享有主權”的標語,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遊行隊伍涌入運河區,強行升起巴拿馬國旗。運河區的美國當局大舉鎮壓,造成22名示威者死亡,200多人受傷。

編輯:楊旋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