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正義事業”行動(2)

時間:2013-04-15 13:43   來源:中國臺灣網

  第二天,巴拿馬與美國斷交,巴拿馬3萬多人參加了在首都和運河區的反美示威。隨後一段時間,巴拿馬人相繼襲擊美國大使館等美駐巴機構。由此,美國方面同意重新談判,並于1964年4月恢復外交關係。1967年6月,雙方就巴拿馬運河區初步達成協議。

  1968年10月,在包括諾列加在內的多名青年軍官的支持下,托里霍斯成功地進行了軍事政變。托里霍斯作為強硬的反美派,表示對主權問題決不讓步。

  1974年,美國與巴拿馬就指導談判的原則達成協議,簽署了《關于締結〈巴拿馬運河新條約〉進行談判的基本原則》的共同聲明。1977年9月7日,美國總統卡特和巴拿馬政府首腦托里霍斯在華盛頓簽署了《巴拿馬運河條約》以及《巴拿馬運河永久中立和經營的條約》,巴拿馬在運河主權問題上取得了較大的勝利。該條約規定,1903年的條約被廢除,美國永久佔領運河區的特權同樣也被廢除,並且美國必須在1999年12月31日交還巴拿馬運河管治權。在這之前,由“運河管理委員會”對巴拿馬運河進行管理,這個機構的主要負責人在1990年之前由美國人擔任,1990年之後由巴拿馬人擔任。巴拿馬對運河逐步實行管轄,並且必須在運河區內懸挂巴拿馬國旗,運河區原來的司法、海關等都必須交給巴拿馬方面管理。美國可以保留三個基地,承擔運河的防衛。巴拿馬方面將逐步參與運河防衛,美軍必須在公元2000年之前全部撤出運河區。

  1979年10月1日,《巴拿馬運河條約》開始生效,然而,圍繞巴拿馬運河的鬥爭並沒有結束。20世紀80年代初期,大部分拉美國家都支持巴拿馬,因而美國在南美陷入孤立。

  1989年10月,巴拿馬兵變失敗,當時的布什政府由此遭到指責。全國上下不是指責政府沒有抓住幹涉巴拿馬、逮捕諾列加的機會,就是指責政府處事不夠強硬,沒有採取強硬措施。

  在這種情況下,布什政府下決心對諾列加採取軍事行動。

  諾列加出生在巴拿馬城的一個貧窮家庭,艱辛坎坷的成長經歷培養了諾列加堅忍不拔的意志,長期的貧窮生活也使得他極其渴望財富。另外,美國長期對巴拿馬的壓迫也讓他很早就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1954年,諾列加被授予巴拿馬大學學士學位,之後不久就被派往秘魯的喬里納斯軍事學院學習軍事工程。回國之後,諾列加加入了國民警衛隊,後投靠托里霍斯。1968年,諾列加支持托里霍斯中校發動政變,一舉成功。

  事實上,早在1960年諾列加就被美國中央情報局看中並收買。1965年,中央情報局出錢讓他進入美國叢林學校學習。1967年7月,中央情報局又送諾列加到克利斯堡情報學校學習,還讓他在美國布雷格堡接受間諜訓練。在卡特總統時期,諾列加由于為古巴做間諜以及利用職權便利販毒等被中情局取消了情報員資格。直到里根上臺,中情局新任局長才再一次將他吸收為情報員,並給他支付18.5萬美元的年薪。

  1970年,諾列加成功處置了國民警衛隊部分青年軍官發動的軍事政變,不久之後,就被晉升為陸軍中校,還擔任巴拿馬國民警衛隊情報局局長。

  托里霍斯在飛機失事中死去之後,諾列加成為控制巴拿馬的三巨頭之一,其余兩人是迪亞斯、帕雷德斯。隨後,三人再一次發動政變,推翻了洛霍斯政府,諾列加擔任國防軍總司令。

  擔任國防軍總司令之後,諾列加決心不受美國方面的操縱,脫離美國的控制,因而積極加強與古巴、尼加拉瓜的關係。當美國提出援助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裝的時候,諾列加堅決反對,並且堅決拒絕美國提出的讓巴拿馬為訓練尼加拉瓜反政府遊擊隊提供訓練場所的建議。諾列加嚴密防止美國利用巴拿馬部隊進行針對尼加拉瓜政府的進攻性軍事行動,這一點引起了美國政府的不滿,也讓這個美國中情局昔日的情報員逐漸成為美國打擊的對象。

  除了反對美國支持尼加拉瓜反政府遊擊隊以外,諾列加還私下與尼加拉瓜政府做軍火交易,並為其提供其他援助。諾列加還暗中向古巴、利比亞出售美國秘密情報和技術。另外,他還允許尼加拉瓜與古巴在巴拿馬購買美國物資,有意將美國對這兩個國家實施的貿易禁運計劃打亂。

  為此,美國政府處理中美洲局勢的矛頭便直指諾列加。

  1988年2月,諾列加通過巴拿馬議會將德爾瓦列總統趕下臺,讓巴拿馬原教育部長帕爾瑪接任。這個舉動遭到了許多拉美國家的反對,許多美洲國家組織也表示支持德爾瓦列。沒過多久,許多拉美國家相繼撤回駐巴拿馬大使,拒絕承認臨時政府。1989年10月,參加美洲國家首腦會議的巴拿馬代表並非巴拿馬政府首腦,而是反對派領導人恩達拉。

編輯:楊旋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