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正義事業”行動(3)

時間:2013-04-15 13:42   來源:中國臺灣網

  在巴拿馬臨時政府成立後,諾列加在拉美世界處于孤立狀態,只有尼加拉瓜、古巴等五個拉美國家承認其臨時政府。

  布什政府看到諾列加已處于孤立狀態,並在國內輿論的壓力下,決定對諾列加採取軍事行動。

  布什在白宮舉行會議,研究巴拿馬問題的對策。他要求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克勞和國防部長切尼在24小時內拿出一個解決巴拿馬問題的行動方案。

  很快,克勞和切尼向布什總統提出了一個代號為“獵人舞蹈家”的增兵計劃。“獵人舞蹈家”計劃的主要內容有:宣布部署軍隊,在1萬多名駐巴美軍的基礎上再增派2000名美軍官兵,並秘密派遣海豹突擊隊入駐巴拿馬。

  此前,中央情報局情報員慕斯在巴拿馬建立秘密無線電通信網的過程中被巴拿馬國防軍抓獲,因而海豹突擊隊此次的任務有一項是營救慕斯。巴拿馬國防軍則得到命令,一旦美國方面採取任何敵對行動,就將慕斯處死。

  1989年5月11日,布什在白宮召開記者招待會,宣布美國的增兵計劃,並聲稱要將諾列加抓到美國受審。

  1989年10月2日淩晨2點,美國得到消息:巴拿馬國防軍“喜鵲營”營長希羅爾迪準備于10月3日上午9點發動兵變,請求美國軍隊為政變部隊提供封鎖協助,以阻止諾列加部隊的增援。

  然而,美國方面反應不夠迅速,致使此次政變流產,美國也因此錯失了一個抓獲諾列加的機會。

  由此,五角大樓再一次制訂了對巴拿馬的行動計劃,代號為“藍匙”計劃,該計劃提出了三種方案。

  第一種方案:只動用現有在巴拿馬的美國駐軍,對巴拿馬國防軍進行突然襲擊,並迅速摧毀巴拿馬的最高機關。駐巴拿馬的美軍司令部與巴拿馬國防軍的司令部只隔著兩個街區,美軍佔據地理優勢,採取突襲行動攻佔巴拿馬國防軍總部的可能性很大。然而,在巴拿馬城外駐守的諾列加的軍隊在人數上與美國駐軍相當,採取這種方案勢必會發生惡戰,于美軍不利。

  第二種方案:美國派出特種作戰部隊,在駐巴拿馬美國軍隊的支援下,迅速對諾列加進行武裝劫持。快速武裝劫持對美國特種部隊來說並非難事,尤其是在突襲的情況下進行劫持,更是美國特種部隊的強項。另外,單純派出特種部隊劫持諾列加會讓事態迅速得到控制。

  然而,有失敗的“鷹爪”行動做先例,美國不敢輕易出動特種部隊進行武裝劫持行動。一旦沒有成功抓到諾列加,那麼產生的影響比當年偷偷派兵解救人質更惡劣,並且這種方案使美軍無法抵擋諾列加國防軍部隊的進攻。

  第三種方案與前兩種不同,前兩種都是建立在美軍以較少兵力發動突然襲擊的基礎之上的,而第三種方案是美軍對巴拿馬進行全面進攻,以壓倒性優勢速戰速決。這樣一來,既可以抓獲諾列加,又可以迅速將諾列加的國防軍消滅。

  在早些時候,美國對格林納達的入侵採用的就是這種作戰方式。美軍實施這種方案可以憑借強大的兵力從根本上解除巴拿馬國防軍的武裝力量,就算沒有成功抓到諾列加,也會讓諾列加沒有立足之地,成為流亡者。

  然而,第三種方案的實施難度特別大,如果要對巴拿馬進行全面進攻,那麼這次作戰比1982年入侵格林納達的作戰規模更大、投入兵力更多。為了確保此計劃順利實施,必須保證兵力上的絕對優勢,至少需要從美國本土調動1萬名以上美軍官兵。如此大規模的兵力調動要在幾十個小時內完成,並且要從北美到達中美,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布什總統于12月17日在五角大樓聽取了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以及作戰部部長的秘密報告,報告稱第三種方案是最佳作戰方案。因此,布什作出採取第三種方案的決定,並將其命名為“正義事業”行動。

  布什總統針對“正義事業”行動提出三點要求:第一是保持行動的絕對隱蔽,不要讓諾列加產生防范行動;第二是情報部門作好一切準備,確保將諾列加成功抓獲;第三是想方設法讓巴拿馬人主動請求美國出兵,以使美軍“師出有名”。

編輯:楊旋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