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整個“正義事業”計劃全部部署完畢之後,行動指揮官決定對行動計劃進行一次演習。同時,美軍不斷秘密裁減隨軍家屬,並秘密疏散回國。在進行軍事準備的同時,美國也在想辦法為自己出兵巴拿馬制造借口。
美國的借口一共有三個:打擊毒品走私;巴拿馬大選動蕩;保護在巴拿馬的美國人。
1988年2月5日,美國聯邦檢察官在邁阿密對諾列加提出了指控,並公布了一份長達30頁的起訴書。起訴書中羅列了諾列加的許多罪狀,尤其強調了諾列加販賣毒品的事。因此,抓捕販毒人員使美軍出兵巴拿馬有了充分的法律依據。
巴拿馬在5月7日大選後,國內政局出現動蕩。在此期間巴拿馬當地發生一起美國婦女被強姦的事件,雖然調查確認此事件與巴拿馬軍民沒有關係,但也沒有阻止美國以此為借口出兵。另外,3名美軍官兵著便裝誤入巴拿馬國防軍司令部,遭到毆打,其中一名美軍軍官被毆打致死,這也成為美國出兵
巴拿馬的最好借口。
1989年12月19日午夜時分,美國數架F-117A戰鬥機由本土升空,向巴拿馬飛去,由此,美國對巴拿馬的軍事行動正式開始了。F-117A戰鬥機是十分先進的隱形飛機,因而在其飛入巴拿馬領空的時候巴拿馬防空雷達完全沒有探測到。
按照“正義事業”行動計劃,多架F-117A戰鬥機于20日淩晨1點抵達巴拿馬城西南200千米的小鎮里奧阿托,這里駐扎著諾列加的巴拿馬國防軍部隊。F-117A在這里投下了近1噸的激光制導炸彈,使這里的巴拿馬兵營和高炮陣地瞬間變成了火迅速、徹底、利落、精準,是海豹突擊隊隊員在執行任務時的作風海。隨後,F-117A又對巴拿馬其他軍事目標進行了轟炸。
隨後,180架戰鬥機與70多架直升戰鬥機出現在了巴拿馬上空。在同一時間,美軍5支特遣隊同時對巴拿馬展開了突擊行動,這5支特遣隊分別是:“紅色”特遣隊、“永遠忠實”特遣隊、“大西洋”特遣隊、“太平洋”特遣隊、“尖刀”特遣隊。除了“大西洋”特遣隊,其余的4支特遣隊全部由海豹突擊隊隊員組成。
按照計劃,“紅色”特遣隊分為兩組,一組利用F-117A的轟炸效果,在150米的高度迅速實施低空傘降。著陸後,迅速包圍駐守在里奧阿托城的巴拿馬國防軍山騾部隊第6連和第7連。首先對這兩支部隊發起攻擊是為了幹擾諾列加的判斷,以掩護其他部隊迅速偷襲巴拿馬城的國防軍司令部。另外,這兩支部隊是最忠實于諾列加的,因而必須在第一時間將其控制住。
然而,“紅色”特遣隊第一小組到達陣地的時候才發現F-117A轟炸的效果並不像計劃中的那樣理想,這里的巴拿馬守軍已經開始進行抵抗。因此,“紅色”特遣隊第一小組只能採取強攻,海豹突擊隊隊員的非常規性作戰能力在這個時候就充分顯示了出來。
沒過一會兒,“紅色”特遣隊第一小組就掌握了主動權。另外,6架美國A-7D攻擊機與AH-64A“阿帕奇”直升機趕來增援,一刻鐘之後,這里的巴拿馬軍隊全面崩潰,近300名巴拿馬士兵向美軍投降。
“紅色”特遣隊第二小組的突擊隊員在托里霍斯機場周圍著陸,並迅速將當地的巴拿馬士兵制服,從而輕而易舉地佔領了機場。“紅色”特遣隊行動的成功,為之後美軍裝載重武器的運輸機順利著陸提供了保障。另外,對托里霍斯機場的佔領也將諾列加的空中逃路切斷了。
戰鬥一開始,“永遠忠實”特遣隊所有突擊隊員就乘坐著輕型裝甲車沿著公路向泛美大橋進發,一路上基本沒有遇到有威脅性的抵抗,很快就奪取了泛美公路大橋。
“大西洋”特遣隊在“太平洋”特遣隊的支援下,所向披靡,很快就將巴拿馬國防軍第8連以及沿海警衛隊擊敗並迅速佔領了運河附近的水壩、電站和供電中心等重要部位,從而,巴拿馬運河的北側入海口完全由美軍控制。與其他4支特遣隊不一樣,“大西洋”特遣隊不是由海豹突擊隊隊員組成的,而是由第82空降師與第7輕步兵師組成,這些也都是美軍中訓練有素的精銳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