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擊伊洛伊洛島
伊洛伊洛島位于美荻河口,長2.4千米,寬只有400米。然而,伊洛伊洛島並沒有因為小而遠離戰火,在越戰中,伊洛伊洛島與越南其他地方一樣不可避免地成為了戰場。
1964年1月南越軍隊曾對伊洛伊洛島進行了一次軍事清除行動,也叫“水手行動”。當天,南越一個營的部隊乘坐運輸登陸艦在伊洛伊洛島登陸,在島上進行了為期6天的“清掃”行動,將島上北越軍隊的醫療訓練中心與兩個軍需品生產廠全部摧毀,掃除了威脅。
當時島上有30名北越軍人駐守,由于寡不敵眾,雙方一交火北越軍人便被打跑了,還被南越軍隊擊斃1人,擊傷1人,另外,南越海軍還擊毀了北越6條舢板。
1月11日,“水手行動”結束,南越軍隊撤離。為了加強對這個島的防范,南越方面宣布伊洛伊洛島為“自由開火地帶”,顧名思義,也就是在這個島上可以任意開槍,只要有人登島,就會被視為北越軍人,便可開槍將其擊斃。
盡管如此,從1964年南越的“水手行動”到1967年海豹突擊隊打算對伊洛伊洛島採取行動,這段時間內北越部隊仍然在該島進行過軍事活動。然而,南越方面沒有獲得有關情報。但是,海豹突擊隊通過自己的情報網得到了伊洛伊洛島有北越軍隊活動的情報,這些情報是從美荻河沿岸的居民和被俘的北越士兵口中得到的。
當時正在美荻市執行任務的海豹突擊隊2隊2排B班班長理查德·麥斯科海軍少尉著手制訂了針對伊洛伊洛島的白日行動計劃。行動方案為:海豹突擊隊隊員乘坐配有重武器和重裝甲的麥克艇到伊洛伊洛島附近,然後再換乘突擊艇進行登島行動。
海豹突擊隊決定于1967年5月17日行動,但直到5月16日晚上11點的時候,負責支援的海浪武裝直升機特遣隊依然沒有準備好,然而行動時間則不能拖延。5月17日零點1分,在海豹突擊隊2隊2排指揮官弗里德·科奇的召集下,B班隊員集合完畢。隨後,麥斯科少尉指揮著包括弗里德·科奇在內的所有執行此次任務的人員開始了行動。
就在他們乘坐麥克艇向目的地出發不久,麥克艇的左引擎出現了故障停止了運轉。麥克艇即便雙引擎同時工作,其順流而下的時速也只有15千米左右,而單引擎驅動的情況下,出現任何小毛病都會使得麥克艇無法行駛。因此,麥克斯果斷決定終止任務,請求上級將行動推遲24小時。
次日,也就是5月18日零點,麥克斯一行人再一次出動。這一次,他們順利地來到了伊洛伊洛島附近。淩晨6點,海豹隊員們在沒有被敵人發現的情況下到達了伊洛伊洛島的岸邊。按照計劃,海豹隊員們要快速進行偵察,以確認自己的行動沒有被敵人發現,這一點很重要。在非對稱作戰中,這種特殊的軍事行動如果被對方發現,那就等于失敗。偵察完畢得知一切正常之後,“海豹”們向島上走去。
全體“海豹”跟著尖兵對伊洛伊洛島進行交叉穿越式偵察,也就是以類似于阿拉伯數字“8”的路線進行偵察。什麼叫做尖兵呢?尖兵就是在作戰期間行軍途中,在隊伍最前方擔負警戒偵察任務的士兵。在通常情況下,警戒偵察任務都會派尖兵班或尖兵排。但是,在非對稱作戰或特殊軍事行動中,尖兵班或尖兵排會使人員冗繁,不利于特殊行動的隱蔽性與快速性,因而特種部隊作戰時都會以單個士兵為尖兵擔負警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