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十月一日,阿摩司發現自己又坐在了達維戴的隔壁。他開始上一年級了。
暑假結束,要回學校之前,喬凡尼姨公又將他升官了,他很得意地將這件事告訴同學。他的老師,吉安普里尼小姐,年約四十歲,發誓終身不婚,好全心奉獻給教學,同時照顧年老的母親。雖然她也是視障人士,但別人還是大力向巴迪家推薦她,因為她非常能幹,也對工作格外熱情。她可以輕松控制班上的秩序,什麼都逃不過她的注意。從早上八點學生進教室開始,直到最後一堂課的下課鈴響為止,她會在教室內的走道間穿梭,確定每個學生都專心聽她講解,沒有人趴在桌子上睡覺。那一年,阿摩司和朋友開始學習點字。老師發給他們一個四方形的木匣子,上頭有孔洞,可以放進小小的木樁,這些木樁就依學生的排列,模擬點字法的各個字母。之後學生還會學如何在穿孔的紙上,辨識由那些穿孔小點組成的字母。他們的老師總是孜孜不倦,並成功將這份過人的精力與熱情轉移給她的學生們。她常會舉辦競賽,讓學生熱烈參與,並因而改善了全班同學的表現,可是她也從來不會忽略那些程度落後的孩子,給他們特別的關心,偶爾也給他們小小的優待,讓他們在本來很難有機會贏的比賽中,多一點贏面。
吉安普里尼小姐非常虔誠。她天生具有一種不可動搖且真誠的信念,在某些人眼里甚至覺得她虔誠到有點假的地步。每天早晨上課前,她會要學生背誦一首祈禱文;午餐前,他們會進行感恩祈禱。她已經開始教一年級生讀《聖經》,也跟孩子們說《聖經》上的故事,說得異常熱切,讓孩子們聽得如癡如醉,偶爾還會打岔發表意見或發問。
許多年後,阿摩司仍然深信,對于《舊約聖經》的知識,撇開宗教意涵不說,對孩童的基本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有助于了解人生、了解人性,也了解不同人種和文化的歷史。熟知《聖經》知識的人,不管遇到什麼事都不會太意外,也永遠都能受益于那些知識所培養出來的內在力量與非凡毅力。
那年冬天很冷,也經常下雪。阿摩司會和朋友到院子里去,互相丟大雪球作樂。或許也因為如此,他經常生病,必須住進學校的病房。病房里的艾娃小姐負責注意病人的狀況,日夜用心照顧病人。阿摩司很喜歡生病,這樣他就能窩在那個溫暖的小地方,跟其他生病的學生玩耍、聊天,遠離平常上課時的嚴格規矩與繁重責任。每天護士都很早起床,然後就打開一臺很大的收音機,放出輕松的旋律。這時孩子們也會醒來,但繼續窩在溫暖的被窩里,等著護士拿藥來。這里的食物也比平常在食堂吃的要好,所以每次聽到護士說他們已經好得差不多,可以恢復正常上課作息時,小病人們都很失望。
到了春天,情況就好多了:晴朗的天氣讓孩子們可以更常待在戶外。他們會在小院里玩一種叫做“legnetto”的遊戲。“legnetto”可以是錫罐子,也可以是任何一塊木頭,不過它其實就等于是一顆足球,它的地位也跟足球一模一樣。那些男孩子都很迷這個遊戲,每周日用小小的電晶體收音機收聽比賽的轉播時,他們也與自己的足球偶像同聲一氣。三不五時就會有高年級的孩子秀出專業級的手工“ legnetto”,用空鞋油罐加上一小段圓木巧妙制作而成,是很奢侈的東西。這個簡單的娛樂就幾乎佔據了他們所有的休閒時間。偶爾吉安普里尼小姐會安排一次郊遊,因為她很重視讓孩子們跟大自然有直接的接觸,很多在教室里顯得太抽象而很難充分理解的概念,到郊外去就很方便解釋了。他們每次出門,最後都一定會到吉安普里尼小姐的一位好朋友家玩。這位朋友名叫奧拉奇歐,簡直就是個聖人般的人物。他的臉因為一次爆炸以及隨後引發的火災而徹底變形,兩只手也沒了,可是每個認識他的人都同意,他簡直就是平靜甚至是快樂的化身。他有著簡單又純凈的靈魂,也同樣擁有不可動搖的信念,讓他知道該如何凝聚力量與勇氣。被孩童們圍繞時,他會露出開心的笑容,展現他的體操絕技“蠟燭戲法”,就是用他的頭頂在地上,兩只腳伸向空中。他身上有一種既吸引人又別扭的特質,倣佛隱約嘲笑著人生,讓其他人的問題都變得微不足道,同時又展現出一種對其他人 ——那些人都比他幸運得多——的同情,一種寬厚而難以形容的同情。總之,奧拉奇歐是那種讓人難以忘懷的人。
到了傍晚,要回學校前,奧拉奇歐的家人會堅持要全班學生都到小廚房去,吃點自制的蛋糕,喝點東西,補充一點活力。然後就是依依不舍的道別,以及很快再來的約定。
第二天早上的課,總是要學生針對前一天的活動發表心得。他們會討論花朵、樹葉、動物和農作,確定孩子們不只牢記一切,也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徹底思考,再一一消化吸收了。
春天來臨,老師宣布他們要來好好學寫字了。一天早上,平常放在桌上的木匣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四方形的金屬板,還有一條金屬帶子跟一支木柄的鐵筆。吉安普里尼小姐教他們把紙張固定在金屬板上,把長條帶子放在上面,然後要他們注意帶子上那個四方形空間上的兩行空格,跟他們說每一行最多都可以打出六個洞來。接著,她請大家開始練習。她先在右邊第一個位置,也就是右上角的地方,打上一個洞。“各位同學,”她說,“這就是字母A……”于是孩子們開始寫,從右到左,寫完後再把紙張從板子上取下,翻過來,這樣才能從左讀到右。
等到要學數字的時候,年幼的學生們都拿到一個小塑膠箱和一個錫盒,里面有好幾個小立方體,旁邊都以浮雕的方式刻了數字。在點字法中,數字是由一個代表數字的“記號”寫在前面,後面再跟著前十個字母中的其中一個,“A”就代表1,“J”就代表0。然後還有圓點代表逗號,這在意大利文中,是代表小數點的符號。
阿摩司不太會算術,尤其是加法,對他來說簡直就是折磨。他很難理解數字進位的概念。他覺得直接背住兩個數字的總和,比用吉安普里尼小姐試圖教他的方法來計算簡單多了。最後是阿摩司的母親移除了擋在阿摩司和數學世界之間的神秘障礙。那一次阿摩司發高燒,退燒後,他窩在他的小床上,跟母親吐露他的焦慮,他擔心回到學校去後,他又要跟其他人都會、只有他不懂的算術問題奮戰了。透過母子之間那種看不見的神秘連結,艾蒂感受到了兒子的擔心、害怕和羞愧,于是她設法制造了某種奇跡。經過耐心又溫柔的解釋,以及舉了數不盡的例子,那個謎團不知怎麼地突然解開了。就像變魔術一樣,阿摩司終于了解了算術的奧秘,從此算術反而成為他最喜愛的科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