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一章(4)他給人的印象近乎循規蹈矩

時間:2013-03-22 10:09   來源:中國臺灣網

  又是一年的春天。茫茫大海,駛向日本的輪船上,又一次出現了蔣介石的身影。

  不過,與兩年前不同的是,這次,他不再是形單影只,而是有40名同學相互陪伴;也不再是莽莽撞撞前去冒險,而是有了官派留學生的身份。

  全靠自己的努力,寡母不需要再為他東渡的盤纏東挪西借,也再不需要為他到異國他鄉後何處落腳而擔憂。想到這里,蔣介石感到了一絲欣慰。

  海風拂面,鷗群翔集。大海的遼闊,讓人時而心胸大開,情緒高漲;時而陷入沉思,突然意識到人的渺小。

  這天,在甲板上,一個身材高挑的年青人,以充滿敬意的眼光看著蔣介石,表示出想和他結識的強烈願望。

  “我叫張群,字岳軍,四川成都府華陽縣人。”一直想攀談的年青人有些拘束地說,“早聞介石兄的大名,仰慕不已!”

  于是,兩個人在甲板上交談起來,頗有一見如故的感覺。

  “岳軍,此番到日本後,步、騎、炮、工、輜五科,你準備修那科?”欣喜之余,蔣介石已經開始策劃未來了,他問幾天來與自己近乎形影不離的張群。

  “我想修步兵。”張群回答。

  “最好還是要修炮兵科。”蔣介石異常堅定地說,“自鴉片戰爭以來,列強對我中華的威脅,主要在于堅船利炮上,尤其是單純從軍事方面考量,列強的炮火,最為國人所驚懼。我輩學習軍事,就是為了救亡圖存,先就要學到利炮的本事。”

  “那,我也修炮科!”張群說,“這樣,我就可以與介石兄朝夕相處了!” 

  不知不覺間,輪船駛抵神戶,上岸後,一行人又轉乘火車,到達目的地──東京牛煋區河田町。

  與兩年前四處碰壁形成了鮮明對照,此次到東京,可以說是異常順利。不僅當即就進入了上次可望不可入的振武學校,而且如願以償,被編入了炮兵班。

  唯一遺憾的是,令蔣介石朝思暮想的英士兄長,已經離開日本回國秘密策劃革命去了。

  好在,進入軍校,也是英士兄長的願望,既然已經在日本的軍校安頓下來,不再像上次那樣顛沛流離的落魄,也可以說,進入日本的軍校,就是向著出人頭地、改變命運的既定目標,踏踏實實行進了,集中精力努力學本事也就是了。

  人生的前景,逐漸變得明朗。

  振武學堂作為初級軍校,是正式軍官教育的預備學校。修業期滿後,獲士官候補生的資格,然後到日本軍隊實習,合格後作為正式的士官生,升入士官學校修業期滿,再到日本的軍隊實習一個季度或者半年後,即可取得少尉軍官的資格。

  小小的少尉軍銜似乎很不起眼,但是,一旦在日本軍校取得少尉資格,回國後的前程可謂一片光明。

  這個時候的中國,當局正在實行新政,其中很重要的一個舉措,就是打破八旗軍制,倣照德、日等國的軍制,編練新軍。而編練新軍,就需要大批受過新式教育的軍官。所以,上至朝廷,下至民間,對喝過洋墨水而又學軍事的留學生,格外看重,作為封疆大吏的督撫們,對這些人尤其垂青。他們甫一回國,就會給予相當高的職務,往往以校官為起點,而且晉升很快,短時期內就可以做到標統、協統乃至統制,按照列強的軍制,就相當于旅長、師長、軍長的角色。

  在紛繁的亂世,有了自己能夠指揮的軍隊,自可有一番作為!

  如此看來,一個出身底層的年青人,能夠進入日本的軍校,如果不出意外,就預示著人生的前景,可以一掃暗淡,柳暗花明了。

  蔣介石不想出意外。 

編輯:楊旋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