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80後的童年回憶
第四節、【行】童年的出行
輕車熟路簡約環保
“在古代,我們不短信,不網聊,不漂洋過海,不被堵在路上,如果我想你,就翻過兩座山走五里路,去牽你的手。”這是胡淑芬描繪的原生態,在現代早已變成一件奢侈品。其實,在80、90年代,我們曾距離它很近,解手可及。
十幾、二十年前,也沒有車水馬龍,而是一騎自行車奔馳在開放的大馬路上,低碳環保。那時,自行車不是現在的運動工具,而是最時髦、最佳的代步工具。電動三輪車是搖搖晃晃的快樂記憶。飛機、輪船、轎車……那是很稀罕的交通工具。
一、★家用交通工具
☆鳳凰自行車
自行車,是80年代的最主要交通工具,是絕大多數家庭的“命根子”。買菜運糧、上班、接送孩子、遠行外出……哪一件事都離不開自行車。正是它,成為了發展中國家國民最價廉好使的交通工具。因此不難理解,那些歲月里自行車會成為與手表、縫紉機並駕齊驅的結婚必備三大件,自行車被盜會讓人有原配媳婦被盜一般的刻骨銘心的傷心,人們會像撫慰戰馬那樣扛上背下細心照料自己的自行車夥伴。
創立于1958年的“鳳凰”牌自行車,是90年代之前中國保有量最大的交通工具。不僅街頭巷尾隨處可見,就連出口到國外的自行車也有三分之一是“鳳凰”生產。
據河北省石家莊市志記載: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行車供應緊張。1962年直至1986年,自行車(主要是上海產“鳳凰”、“永久”,天津產“飛鴿”)實行憑票供應。1962至1963年之間,“鳳凰”、“飛鴿”和“永久”的標價高達每輛650元。在商店里,鳳凰自行車總是被放在最顯眼的位置,成為消費者購買自行車的首選。“鳳凰”被人們視為吉祥和高貴的象徵,甚至成為姑娘出嫁時一份很有“面子”的嫁妝。
小時候的80後,大概都有過被放在自行車後座上的經歷。也有無數人曾經把腳卷進旋轉的自行車輪里,當時就痛下決心,一定要自己學會騎自行車。
摔過無數個跟頭,自行車總算成了個聽話的坐騎。而當你到了可以騎車上學的年紀,馬路上的汽車卻陡然多了起來。時至今日,自行車總是扮演被歧視的角色,開車出行才是時尚。而事實上,汽車給環境造成的污染已經不容忽視,久坐開車對人體的傷害也漸漸被人們重視。于是,綠色出行,健康出行成為了今天的城市里最大聲的呼吁。
如果今天,上下班能夠騎自行車,既節能,又環保,又健身,功莫大焉!德莫大焉!
☆山地自行車
80後讀中學的時候,如果能夠每天騎一輛山地車上學,實在是很拉風的一件事。偏偏那個年紀的男孩子都很喜歡耍酷,于是山地車一度非常暢銷。
山地車的準確名稱應該叫做越野自行車,是專門為越野(丘陵,小徑,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設計的自行車,其主要特徵是:寬胎,直把,有前後的減震。寬而多齒的輪胎提供抓地力,有減震器吸收衝擊。騎行比一般的自行車舒適。雖然比正常的車把難用,但是角度上揚的把橫依然成為了時尚。山地車,具有剛度大,行走靈活等特點,騎行時不必選擇道路,騎車者可以在各種路面環境上盡情地享受舒適的騎行樂趣。
山地車的外型堅固、粗獷、新穎,色彩繽紛奪目,正是這些特點使山地車成為了剛剛進入青春期的80後們最喜愛的交通工具。當然,如果能夠帶著自己有點朦朦朧朧感覺的女孩子騎行在郊外的小路上,那感覺就更美了。
☆兒童三輪車
馬路上的三輪車是人力車與自行車的一種結合體,在20世紀30年代以後逐步取代了人力車的地位。三輪車的前部有一個可以轉向的車輪,車把、車鈴、車閘、腳蹬子和車座,用鏈條帶動後部的車輪轉動。三輪車後部主要是車廂,可以裝貨,通過改造也可以拉人。
兒童三輪車和成人的三輪車不太一樣,雖然都是三個輪子,卻只能坐一個人。兒童三輪車沒有鏈條與剎車,車的踏板直接連在了前輪上,輪子的速度跟腳的蹬踩速度完全一樣。
準確的說,兒童三輪車就是一種玩具,雖然小時候的80後們都會想當然的認為那是和爸爸媽媽的自行車一樣的交通工具。那個時候,兒童三輪車還是比較昂貴的玩具,能夠擁有一輛三輪車,就意味著在小夥伴中有了相當高的地位。小夥伴們看自己的眼神,絕不亞于今天在街上看到一輛蘭博基尼。
一哭二鬧三絕食之後,很多孩子夢想成真。似乎那個時候,爸爸媽媽已經意識到了日後駕駛車輛是大勢所趨,是必備的技術,所以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車感,才能在日後駕駛自行車和機動車的時候減少發生事故的可能。
大人們的想法還是對的,二十多年後的今天,80後幾乎個個都是手持駕照的機動車駕駛員,其中也不乏“馬路殺手”,如果不夠機警,交通事故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小小的兒童三輪車,從小就在80後的心中種下了關于“車”的概念,今天看到小孩子在騎三輪車,仍然會有種躍躍欲試的感覺,好像騎車的歲月就在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