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二節、【食】童年的零食

時間:2011-01-12 10:33   來源:中國臺灣網

  第二章、80後的童年回憶

  第二節、【食】童年的零食

  童年味道 甜蜜物語

  2010年西安街頭現80後零食小鋪,放眼望去琳瑯滿目,仔細一看全都是80後小時候專有的零食。卜卜星8角一袋、杏肉5角兩袋、泡泡膠5角一整包,還有粘牙糖、不老林、跳跳糖,雖然價錢比20年前略微上調,但是一樣的包裝、一樣的味道讓很多80後觸景生情。

  零食是在市場經濟萌芽期闖入80後的小世界,曾讓80後的童年回味無窮。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如今孩子們吃的東西越來越高檔,那些曾經的零食可以說在市場上已經絕跡多年。該零食小鋪老板專門從全國各地的廠家批發,還特地訂購了很多早就不生產的產品。這些20年前的零食重現街頭,其簡陋的包裝和單純的味道與今日精美可口的零食相比遜色不少,但是這個零食小鋪的生意卻格外火爆。或許如該店老板所說,買賣的不是零食,是回憶。回憶的是校門口的小賣部、是課間悄悄咀嚼的蠶豆、是回家路上的“吹糖人”、是童年甜蜜的生活味道。



  一、★童年以“零食“為天

  80年代初改革開放政策剛剛推廣,人們溫飽不濟,街上做生意的小攤小販數量屈指可數。直到80年末90年代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被正式提出,從商的人才增多,農村中不少人紛紛放下手中的鋤頭,做起小生意,市場上的商品也日益豐富。除了日常三餐的主食充足之外,各種零食也不再是“奢侈品”,而是隨著市場經濟走入尋常人家。80後的童年也得以“零食”為天,大白兔奶糖、北洋洋汽水、金幣巧克力、小熊餅幹……各種有“品牌”的零食構成了童年甜蜜的味道。

  ☆小賣部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經營體制逐漸靈活,原來以單一形式存在的百貨商場和供銷社供不應求,無法適應人民的生活需要。這時候,城市和農村出現了小賣部。小賣部一般設在城市內的社區和農村的繁華地段,主營生活日用商品,有著經營成本小、規模小、商品種類少、分布廣等特點。而在80後的童年記憶里,小賣部是零食店的代名詞。

  當年主營零食的小賣部大多開在學校周圍,而且還不止一個,經常好幾個小賣部挨著。也有不少小賣部零散地開在小區街道里。當時,一般是住在小區一層的某戶人家會從窗子外面開一道門,下面是磚塊兒鋪成的臺階,玻璃窗不是很透明,窗邊貼著各種零食包裝袋。窄小的小賣部里總是井井有條地堆滿了各種各樣的零食,陳舊的冰箱外表貼滿各種冰棍包裝紙。

  每到放學的時間,小賣部門口總是人流如織。美食誘惑對于孩子來說是最難抵擋的,小腳丫總是不由自主地飶飶飶往小賣部方向蹭去,然後踮著腳尖,稚聲稚氣地說“我要一包華華丹”、“給我一根棒棒糖!”、“我要大頭娃娃雪糕,要最冰的!”……這個時候小賣部的阿姨都會爽朗地應道,“來了,馬上!”拿到零食的孩子們直接就拆開包裝開吃了,一邊腮幫子鼓鼓的和同伴聊天,一邊蹦蹦跳跳地往回家路上趕。這是過去每天都要重復著的事情,比每天上學放學還固定。

  近幾年,市場商品極大的豐富,人們的生活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實體小賣部逐漸被應運而生的大小超市所取代。但是,小賣部沒有就此消化,反而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小賣部被搬上了網絡,許多80後在網上當起“小老板”,經營起“網絡小賣部”。

  ☆零錢存錢罐

  不管是超市還是小賣部,買零食都需要錢。孩子們都沒有收入,買東西的錢都是來自家長給的零花錢,一般都是小面值的錢幣。而只要拿到錢,孩子們基本上都會用來買零食,也有存起來的。

  當年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們存錢,還會給買一個存錢罐。當時孩子們大都有一個存錢罐,小豬存錢罐、洋娃娃存錢罐、熊貓存錢罐……各種款式的存錢罐都會有自己的“粉絲”。每次聽著硬幣落入錢罐肚子里,倣佛是一顆糖落入自己的肚子里,討人喜歡。孩子們在家最喜歡玩的一件事就是抱著存錢罐搖晃,叮叮當當的聲音,像音樂一樣清脆悅耳。每次存錢罐存的錢多了,有客人來的時候,還會拿出來炫耀一下。

  不過,當年的存錢罐里打開的都是今天看起來微不足道的角、分零錢,偶爾有一塊錢的“巨款”。盡管如此,當年人民幣可比現在值錢多了。一元錢可以買好多零食。現在,可能要一百元錢才能買到“好多零食”。 在80後的童年歲月,一分錢可以買一顆甜甜的糖。兩分錢可以買一個饅頭,三分錢可以買一支冰棒,五分錢就可以買上一個作業本,十分錢就可以買到一盒漂亮的十二色蠟筆。記得當年有一首歌這麼唱,“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給人民警察叔叔手里邊……”從歌詞里就可以看到,一分錢在當年還是比較珍貴。而現在,別說一分錢幾乎絕跡,即使人們在路上有幸看到一分錢,相信也很少有人會去彎腰撿起,更不可能交到警察叔叔手上了。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