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三章、80後終長大“成人”

時間:2011-01-12 09:15   來源:中國臺灣網
  “我們都已經長大,好多夢正要飛……”2010年央視春晚上重新聯袂演出的“小虎隊”將80後從現實帶回童年又殘酷拉回現實。80後們在臺下掩面而泣,與其說是記起童年而落淚,不如說是在和童年做一場告別的儀式。痛苦的不是過去,而是記憶。80後哽咽著說他們是“老虎隊”,因為比照著鏡子里的自己發現大家都老了。他們曾被稱為“垮掉的一代”,今天他們卻自詡為“痛苦的一代”。恣情流淌的淚水為失去的青春,更為難以承擔的成年。

  80後,在溫室里成長的祖國花朵,偏偏要面對轉型社會的洪流,迎接變遷進程中的狂風暴雨。他們想要從生活中得到的東西,比父輩們所夢想的還要多,但是他們的期望不斷落空。父母下崗,80後趕上了;考大學收費,80後趕上了;畢業不包分配,80後趕上了;住房商品化而且邁入高房價時代,80後又趕上了……童年之于80後是夏天,熱情似火。而成年之于80後,卻是懷著春天的希望而大多數人等來了冬天。

  教育高收費

  80後的童年時代美如畫卷,但是時間是賊,偷走了一切。2008年秋,城市義務教育實現全免費。而在此之前,80後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都是收費的。90年代以前,中國的大學生,不論來自城市還是農村,不論家庭是否生活困難,每個人從學費、生活費到雜費全額免費。等到80後長大成人,即將走入大學校門時高校不僅要收費而且價格不菲。80後要搭上高等教育這班車就要掏出昂貴的車票,這張票不是每個家庭都支付得起,于是在這里,80後們走到了人生分叉路口。有人能輕松地搭上車走先,也有人背著沉重的債務上車,還有人不得不含淚回家務農,更多的人提前完成從學生到打工族的蛻變。每個80後的命運就這麼展開,昔日同窗有了各自不同的方向,並從此開始有了不同的命運歸宿。

  高考趕擴招

  盡管80後們終于從千萬人中有幸擠進高等教育班車,但是卻發現前面並不是康莊大道。因為,他們無奈地趕上了高校擴招。1999年大學擴招,擴招比例高達47%。全國高校的招生人數在1998年時才180萬, 2005年全國高校招生人數已達到530萬人。“大眾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天之驕子的大學生,一下子變得不太值錢。而高校擴招的陣痛隨之而來,由于高等教育生源的擴大對增加師資有同步需求,但是驟然擴招,生師比提高過快,教師負擔過重,影響授課質量。多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專業與課程結構調整滯後,難以適應就業市場需求的變化,擴招後,這一矛盾更為突出,對就業影響極大。這也導致很多80後大學畢業以後發現四年所學難以致用,得出“讀書無用論”。

  畢業不分配

  80後上小學時,大學保分配,那個年代只要能到大學讀書,就等于找到了工作,所以,家長砸鍋賣鐵也要送孩子去大學讀書。然而,等到80後好不容易熬到大學畢業了,大學卻已經不再保分配。不管成績優秀還是勉強合格,大學畢業後都要自謀出路。考研、考公務員、求職面試……80後大學畢業後再次面對社會大考,就業壓力使過多的80後疲憊地奔波在各條戰線。為了求得畢業後的飯碗,每個人不得不托親靠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不是誰都有當幹部或當老板的父母,所以更多人只能自力更生,依靠大學所學得的那張文憑和那點知識敲開一個個企業的大門。

  工作物價漲

  從千軍萬馬中殺入工作單位,80後再次發現,他們辛苦賺來的工資還不夠自己花。有調查顯示:四成在職“80後”目前仍是小職員,只有兩成剛剛走上基礎管理崗位,升任主管。能走上“經理”等高層職位的“80後”還不到一成。逾六成80後”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工資多年未漲,物價天天上漲。

  2006年5月15日,人民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上對美元匯率突破8元。80後驚覺,自己手中的人民幣越來越不值錢。童年2毛錢可以買一支冰糖葫蘆,現在北京王府井冰糖葫蘆一支賣5塊錢。2010年5月,大蒜、綠豆、葉菜、玉米等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80後們在網上無奈戲稱“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瘋、辣翻天”,並自稱“菜奴”、“果奴”。雪上加霜的是,2010年6月北京的租房價格經過數月的上漲達到2947元/月,已經超過2009年北京應屆畢業生的月平均工資2472元。這意味著,大量應屆畢業生也不得不加入“蟻族大軍”。

  創業舉步艱

  有太多的80後不滿意自己目前的工作,“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幹得比驢多,吃得比豬差。”這是很多80後調侃自己現狀的話。一項針對80後的調查顯示,三成80後認為“工作,要闖出一番事業太難”。但是80後所面對的創業環境卻同樣不容樂觀。此時已經不是剛改革開放那會,到處都在鼓勵“下海做生意”,大膽一點的人運氣一來就一夜暴富。第一波下海淘金的人如今也已功成名就,完成了自己的財富積累。那個時候,要政策有政策,要市場有市場,低投入,高產出,沒有太多的競爭,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所以成功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再回頭看看今天的80後,同樣的沒有資金,同樣的沒有經驗,同樣的胸懷夢想,可是創業的門檻越拉越高,風險越來越大,除了年輕頭腦發熱,沒有任何的優勢可言。即使80後所擅長的互聯網領域,也早已經不像70後那會趕上互聯網諸侯混戰尚能分一杯羹。如今網絡江山已定,已難再割據稱王。而且,作為第一代獨生子女,大多數80後也沒有兄弟姐妹能夠互助建起“家族式企業”,他們只能靠自己孤獨地“跳出來”,前途未卜。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