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那一夜,阿芙樂爾的炮聲響徹全球——十月革命

時間:2012-07-04 07:45   來源:中國臺灣網

  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所有人都不會想到這場血腥戰爭竟然會連打四年,更不會想到這場戰爭會毀掉歐洲的四大帝國,也不會想到在這場戰爭過後會出現一個全新的國家,一個讓所有帝國主義國家感到“不爽”的社會主義國家。

  相信當時的社會主義者們也不會想到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來得如此之快。

  這場震驚世界的社會主義革命發生在“帝國主義鏈條上的最薄弱一環”——俄國。

  可以說,沙皇俄國的倒臺完全是咎由自取。沙皇尼古拉二世剛剛經歷了1905年革命,他應該不會忘記這場革命的背景正是俄國與日本在中國東北的那場戰爭,203高地的絞肉機式的拼殺,對馬海峽驚心動魄的巨艦對決。在這一係列的短兵相接中,俄國軍隊在昔日他們看不起的日本人面前節節敗退,國內怨聲四起,對沙皇政府的不滿一瞬間爆發,釀成了一場革命。所謂好了傷疤忘了痛,尼古拉二世很快又讓俄國卷進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場戰爭比日俄戰爭規模更大,對手也更強大。俄軍可以說是協約國三強中戰鬥力最差的軍隊。士氣低落,裝備落後的俄軍在德軍面前一敗再敗,丟盔棄甲,把東歐平原的大片土地丟給了對手。沙皇為了轉移國內視線發動對外戰爭,而對外戰爭進一步加深了國內矛盾,這已經成為一個惡性循環。

  到1917年,戰爭已經完全拖垮了俄國,全國一半的男性勞動力被徵入伍。無論是工廠還是農村都異常冷清,政府的赤字和外債就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升。這一年的3月8日(俄歷2月23日),彼得格勒(原聖彼得堡)終于爆發了大規模反戰示威。沙皇政府調動軍警,像救火隊一樣撲向示威者,但示威活動此伏彼起,很快,整個彼得格勒的局勢變得不可收拾。

  兩天後,示威演變成了武裝起義。到3月12日,連軍隊也倒戈到了工人一方。3月13日,沙皇的冬宮被工人和士兵攻克,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在3月15日宣布退位。統治俄國300多年的羅曼諾夫王朝在一夜之間土崩瓦解。

  在沙皇政府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彼得格勒蘇維埃立刻召開了代表大會。會上,選舉了執行委員會,只有兩名布爾什維克黨人當選,而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幾乎壟斷了執委會。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還很快與資產階級和舊貴族談判合作成立臨時政府,由李沃夫公爵擔任政府總理。彼得格勒出現蘇維埃和臨時政府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

  列寧在聽說國內革命的消息後,于4月16日從國外回到彼得格勒,受到首都工人士兵的熱烈歡迎。回國後的列寧立刻在布爾什維克黨會議上作了題為《論無產階級在這次革命中的任務》的報告,這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綱》。在這份報告中,列寧分析了當前的局勢,認為要迅速結束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必須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把政權轉移到無產階級手中。所以,他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口號:“一切政權歸蘇維埃”。

  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也很快自掘墳墓。5月1日,臨時政府的外交部長米留可夫向協約國發出了一份照會,宣稱俄國仍會繼續履行沙皇政府對盟國的承諾,把戰爭進行到底。這份照會很快被公布出去,引起了廣大工人和士兵的強烈不滿。

  原來臨時政府和沙皇政府是一丘之貉,既然臨時政府忘記了沙皇政府是怎麼樣倒臺的,群眾就幫助他們加深一下記憶。5月3日,彼得格勒群眾自發走上街頭示威,莫斯科等城市也紛紛響應。臨時政府驚恐萬狀,決定丟卒保帥,先撤掉惹事的外交部長米留可夫息事寧人。這一舉措還不足以平息群眾的怒火,7月1日,前線又傳來了俄軍的敗報,引發了一場示威。臨時政府終于決定來硬的,調回軍隊進行鎮壓,造成多人死傷,同時宣布通緝列寧、季諾維夫等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人。列寧被迫流亡芬蘭,托洛茨基等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人被捕。

  此次事件過後,臨時政府進行了改組,克倫斯基成為政府總理。新的臨時政府決定採取措施,希望能一勞永逸地消除布爾什維克的威脅,于是向軍隊求救。俄軍的最高司令科爾尼洛夫趁機提出權力要求,他甚至借口對抗德軍入侵,把軍隊向首都調集,準備發動軍事叛亂,建立軍事獨裁政權。

  克倫斯基等人弄巧成拙,面對科爾尼洛夫咄咄逼人的威脅,他們不得不再次向廣大的人民群眾尋求幫助。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在蘇維埃領導下迅速行動,一方面構築工事,準備保衛首都,一方面派出代表向正在進軍彼得格勒的哥薩克和士兵曉以大義,說明真相。叛亂被扼殺在萌芽中,科爾尼洛夫被捕下獄。

  經過這兩起事件以後,臨時政府的信譽已經破產。加上時局動蕩,臨時政府收拾爛攤子的本事又沒有提高,俄國的企業在繼續破產,俄國的債務在繼續增加,俄國的工人農民也在繼續挨餓受凍。相反,布爾什維克黨的威望空前高漲,革命已經成為必然的選擇。

  1917年10月23日,在列寧回到彼得格勒以後,布爾什維克黨中央通過了列寧提出的武裝起義的提議。首都的氣氛驟然緊張起來。臨時政府也嗅到了一點風聲,緊急調動軍隊進入首都。11月6日,起義軍已經佔領了彼得格勒的車站、銀行等重要據點。臨時政府總理克倫斯基見勢不妙,坐著一輛插著美國大使館旗幟的汽車趁著夜色掩護偷偷逃跑。

  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發出了進攻冬宮的炮聲。士兵和工人們從四面八方攻進了冬宮,臨時政府被推翻,十月革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十月革命的浪潮迅速席卷了俄國,到1918年,俄國各地相繼建立起了蘇維埃政權。在佔世界1/6的土地上出現了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對世界各被壓迫民族和無產階級都是一個極大的鼓勵。在俄國十月革命的鼓舞下,德國、匈牙利等國也相繼發生了社會主義革命,而亞洲的土耳其、印度、阿富汗等國的民族革命也受到了新生蘇俄政權的鼓舞。十月革命的消息傳到中國,也為這個正在處于苦難和覺醒中的古老國家帶來了一絲清新的空氣。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