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酣暢淋漓的冬季外交

時間:2012-02-15 15:35   來源:中國臺灣網

  為打破西方在人民幣問題上的合圍,中國被動應對解釋總是不夠的,中國需要出動出擊。2010年,中國將外交突破方向放在了歐洲,當年的“冬季外交”則堪稱經典。 

  中國在歐洲突破的重點,一是德國,一是法國。 

  2010年10月5日晚,參加亞歐峰會的溫家寶突然改變行程,乘機前往柏林,然後又轉乘直升飛機前往柏林北部的梅澤貝格宮,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會晤。為準備這次“超常規的會見”,默克爾也特意缺席亞歐首腦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和閉幕式,趕回柏林準備晤面細節。 

  之所以選擇梅澤貝格宮,按照默克爾對溫家寶的說法,“只有會見與德國關係最密切的外國領導人才會選擇這里。”在獲悉溫家寶將出席亞歐峰會後,默克爾兩周內三次邀請溫在會議間隙訪問德國。有媒體引述相關消息說,“默克爾還告訴溫家寶,她想談談訪中後對中德、中歐關係新的思考”。 

  默克爾的盛情,也得到了中方的回應。在和默克爾見面時,溫家寶直言,他是為中德友誼而來,他這次訪歐日成本來已排滿,“但總理女士再三熱忱邀請我到柏林會晤,盛情難卻,我決定調整日程。” 

  中德隨後發表的聯合新聞公報也見證了這種親密。聲明寫到:“雙方願通過加強對話磋商和擴大互利合作促進中歐經濟關係”,並強調中國和歐盟“應增進政治互信,深化戰略協作”。對于歐盟領導人此前敦促人民幣升值的表態,公報一句未提。從中也可見作為歐盟領頭羊德國在這個問題上的微妙心態! 

  中德互生好感,最根本的,還是兩國有著共同的利益。在這次匯率戰中,中國只比德國處境略好,作為主要順差國之一,德國也遭到美國、英國的指責,認為它是國際經濟失衡的主要根源之一。 

  比如,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兼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就連發多篇文章,批評德國制造了歐元乃至世界經濟危機。在2010年3月19日發表的《中德聯手削弱全球經濟》一文中,沃爾夫臆造了Chermany(中德國)這個概念,認為中德兩國的貿易盈余輸出了“赤字”,導致了目前的危機。其背後邏輯就是,中德是順差國,其強大出口能力導致了其他國家的逆差,進而引發了世界經濟的失衡,乃至其他國家的經濟危機。 

  但這種指控也遭到了德國的反唇相譏,德國國務秘書堅政府發言人烏爾里克?威廉隨後專門致書《金融時報》,反駁稱德國如果不實行注重穩定性的政策,將損害整個歐元區,赤字國家更應增強自身競爭力。威廉言下之意,其他國家的危機,不過是其本身不負責任政策引致,現在講問題諉過于德國,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德國感到憤怒,美英表示不滿。在國際輿論上,一度形成了以美英為首的“逆差國”和以中德為首的“順差國”的對壘。這客觀上為中德接近創造了絕佳的輿論氛圍,更何況,作為歐洲領頭羊的德國,也期望借助中國幫助歐元渡過危機。 

  2009年10月默克爾再度當選為總理後,曾表示,願每年訪問中國一次。她曾說:“加強與中國的友好關係無論對美國還是對歐洲都是一個真正關乎未來的問題。我們必須學習理解具有濃厚文化底蘊和巨大未來潛力的中國。”2010年7月,默克爾訪問時,中德發表建交以後的首份聯合公報,中國關係正是提升為戰略夥伴關係。 

  中國淩厲的外交攻勢讓歐洲人感慨不已。法國《費加羅報》就讚嘆說,中國本來被認為因其貨幣貶值政策而遭到孤立,“但它很快利用美國對話夥伴的笨拙,拉攏到了緊隨其後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國德國”。 

  對于這次對柏林的旋風式訪問,溫家寶在和默克爾辭別時說:“這次會面,來回飛行4個多小時,在這里只停留了兩個多小時,但不虛此行。” 

  一個月後的2010年11月4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又開始對法國展開國事訪問。法國總統薩科齊打破常規,親自到機場迎接,並一直陪同胡錦濤一行至下榻酒店。在不到48小時內,中法領導人舉行了至少5次各種規模的會面。因人權、奧運等風波而受影響的中法關係,由此進入新的“蜜月期”。 

  法國的舉動,自然看到了加強中法關係後的成果。西班牙《世界報》一篇文章就說,在與中國領導人會晤中,薩科齊“毫不猶豫地”拋開過去的種種矛盾和不快,為中國的投資打開大門,“結果也不壞”,法國獲得來俄包括102架空客飛機在內的多項合同,總金額高達230億美元,“這一結果遠遠超出了薩科齊的期望值。” 

  對于中國的“冬季外交”,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的弗朗索瓦?戈德芒就說,中國正慢慢適應它作為一支重要外交力量的新角色,並正學著“像彈鋼琴一樣”擺弄其他世界強國。他說,由于擁有經濟實力和全球金融管理問題上的實際否決權,中國正學著利用歐洲對付美國,利用一個歐盟國家對付另一個。 

  對待外界的咄咄逼人的攻勢,中國展現出了成熟的外交作風。 

  在匯率的博弈中,2010年10月15日,美國公布匯率報告的時間又到了。是否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又成為蓋特納的燙手山芋。 

  美國人的選擇,依然是一個“拖”字訣。 

  在15日的最後節點,蓋特納再次宣布,美國將推遲發布報告,原因,和上次幾乎如出一轍,因為“在未來幾個星期中,美國將和有關方舉行一係列非常高端的會議”,美國將借助多邊而不是單邊力量,促使中國轉變匯率政策。 

  美國繼續引而不發,對中國的包圍圈則不斷縮小。 

  最後亮牌,似乎就在了11月11日開幕的韓國首爾G20的峰會上。 

編輯:劉承思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