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孫明正在學校圖書館里看書,身上的手機忽然響了,是表姐打來的。
“喂?表姐,找我有事嗎?”孫明接聽了手機。
表姐遲疑了片刻,問孫明:“可以陪我聊天嗎?我心情不好!”
“好吧。”孫明走到圖書館的一個角落,問道:“怎麼啦,姐?”
“我覺得自己不快樂,很孤獨,很可憐!”表姐悲傷地說。
孫明簡直不敢相信,這句話是從表姐口中說出來的。表姐也是哈佛畢業生,而且已經讀完了博士學位,現在在華爾街做投資。在國內的時候,爸爸媽媽經常拿表姐做榜樣,督促孫明好好學習。更難得的是,表姐不但聰明,人長得也很漂亮。
一個既聰明又美麗的女人,也會不快樂嗎?
孫明連忙問:“是發生什麼事情了嗎?”
“沒有!”表姐沮喪地說:“一直以來,我就像個戰士一樣,披荊斬棘,不斷地鬥爭。在學校的時候,我把學習放在第一位;從學校畢業以後,我又把事業擺在第一位。等到我自己終于登上了高不可攀的山巔,我才發現山巔的珍珠雖然昂貴和華美,對我而言卻只是一文不值的玻璃球。”
孫明還是不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呢?山巔上的東西不是你一直想要的嗎?”
“不,我得到的時候才發現,那些完全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朋友,渴望愛情,想跟自己的親人變得親近。如果可以重來,我願意把原來攀爬山峰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到身邊的人身上去。如果可以交換,我願意用山巔的珍珠,去卑微地交換一個愛自己的人。”表姐由衷地感嘆,“我以前真是太不了解自己了!”
聽了表姐的這番話,孫明忽然對《秘密之書》第一個故事中所說的“認識自己”有了另一重領悟。認識自己,並不僅僅是為了充分發掘自己的優勢去做到。還因為我們想要做到的,應該是我們自己想要的。如果不先弄清自己想要的,就快馬加鞭地改變,很有可能南轅北轍,走到一條完全相反的路上。
對于表姐來說,如果她可以先了解自己,再做出改變,就不會花了那麼多年的時間,卻得到一個自己不想要的人生。
人生就如一場電影,我們自己,既是這部電影的演員,也是這部電影的導演和編劇。
在拍攝的機器運轉之前,作為導演是不是應該先了解一下演員呢?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適合怎樣的戲路?這部電影里可能遇到的悲歡離合,他會怎樣去感受和演繹?
在參與這部電影之前,作為演員,當然也需要了解導演和編劇。他們想拍出怎樣的電影?他們會寫出怎樣的劇本?如果在拍攝的過程中遇到什麼麻煩和困難,他們會怎樣去應對和解決?
只有演員、導演和編劇彼此了解,才能產生最好的默契,拍出最偉大的電影。
有人問蘇格拉底什麼是哲學?
蘇格拉底回答:“哲學,就是認識你自己。”
在希臘納克索斯城北的阿波羅智慧神殿上的顯要位置,刻著一句話:“認識你自己”。
“你”到底是誰?“你”真的認識你自己嗎?
帶著許多的感慨,孫明來到學校附近的一家日式鐵板燒用餐。
為孫明服務的廚師也是一個亞洲人,他看到孫明,便用英文問道:“你好!你來自哪個國家?”
“我是中國人!”孫明回答。
廚師立刻興奮地改說中文:“我也是華人。”
他鄉遇故知,總是格外親切。服務的時候,廚師特意給了孫明更大分量的食物。
孫明嘗了一口,立刻嘖嘖讚嘆:“你做得太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