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全球貿易總量與GDP增長緊密相關
資料來源:IMF,萬博經濟研究院
在經歷過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引發的出口急速下滑和2010年基數效應造成的短暫反彈之後,中國出口增速仍處在漫長的趨勢性下行階段,今年以來更是屢創金融危機後的新低。盡管9月當月出口增長回升至9.9%,但基于對中國主要出口目的地經濟前景的考察,我們認為今年出口市場實質性改善的條件尚不具備,全年實現預定的10%增長目標有較大難度。
作為當前中國最大的出口目標市場,美國經濟(尤其是其居民部門支出)的增長狀況對中國出口具有重要影響。當前美國經濟正逐步走出衰退的泥淖,失業率、消費者信心指數等反映居民消費能力和意願的經濟指標已顯示出企穩回升跡象。盡管面臨財政和政治上的不確定性,實現全面的復蘇尚需經歷較長時間,但我們認為美國經濟中長期趨勢向好:房地產市場已經企穩、居民部門去杠桿化基本完成、技術與能源等要素供給優勢明顯。在此背景下,我國對美出口增長可望緩步反彈。
相比美國,歐盟面臨的經濟形勢無疑更加嚴峻,中國對歐盟出口額今年以來一直處于負增長區間。債務危機的長期化將造成未來較長時間內歐元區經濟增長的停滯和失業率的居高不下,這將直接影響消費者的收入預期和消費傾向,歷史數據表明歐盟的消費者信心與中國對歐盟出口的相關性很強,加速下滑的消費者信心預示著中國對歐盟出口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萎縮。另外,不斷發酵的貿易保護主義情緒及相關政策的頻繁出臺也將為中國對歐出口蒙上一層陰影。
圖2 對歐盟出口與歐盟消費者信心息息相關
資料來源:WIND,萬博經濟研究院
今年以來我國對第三大出口目的地日韓市場的出口增速同樣呈現較大幅度回落,地緣政治的緊張為該地區的出口形勢增添了較大的不確定性。與此同時,過去幾年高速增長的新興市場國家出口表現同樣差強人意,東盟、俄羅斯維持穩定增長,而拉美、非洲地區出口增速顯著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佔我國出口總額比重超過15%的對港出口今年以來維持了較高增速,近幾個月更是出現加速跡象,同比增速超過30%。由于對港出口主要以轉口貿易為形式,內地出口至香港的商品經中轉後絕大部分均流向商品的最終消費地,香港在某種程度上扮演著出口“緩衝區”的角色,未必能代表出口市場的真實需求狀況,因此對于對港出口的高增長不應過分解讀。
基于上述對中國各大出口目的地區經濟前景的分析和具體出口金額的測算,我們預計2012年全年我國將實現出口總額20383億美元,同比增長7.4%。
表1 2012年我國出口額分地區測算
目的地 2010 2011 2012Q1-Q3 2012Q4E 2012E
美國 2833.75 3245.65 2583.40 960.01 3543.41
yoy 14.5% 9.6% 8.0% 9.2%
歐盟 3113.42 3560.96 2505.17 798.93 3304.10
yoy 14.4% -5.6% -12.0% -7.2%
日韓 1899.74 2313.84 1789.40 623.67 2413.07
yoy 21.8% 5.3% 1.5% 4.3%
香港 2183.80 2680.39 2242.25 875.01 3117.26
yoy 22.7% 15.1% 19.5% 16.3%
東盟 1382.95 1701.79 1447.54 545.99 1993.53
yoy 23.1% 16.6% 18.6% 17.1%
拉美 918.14 1218.18 998.98 358.87 1357.85
yoy 32.7% 12.0% 10.0% 11.5%
其他 3445.74 4263.00 3387.93 1266.21 4654.14
yoy 23.7% 8.3% 11.7% 9.2%
合計 15777.53 18983.81 14954.66 5428.71 20383.37
yoy 20.3% 7.4% 7.2% 7.4%
資料來源:WIND,萬博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