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大工業之痛——後發國家的道路
第一節大國戰略的首位——重工業體係
重工業體係建立于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英國爆發的工業革命,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煤鐵復合體的出現。蒸汽機和機床加工的工具可以顯著提高礦井的效率(煤、鐵的採掘),廉價的煤炭和鋼鐵通過冶煉工序,又可以反過來提高蒸汽機與機床的產量。另外,機床可以用來制造更多的機床和精密的蒸汽機,蒸汽機也可以提高機床進行金屬加工的加工能力。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一係列的相關技術通過如此之多的相關工序互相促進,最終形成了一個加工能力和能源採集的正反饋係統。
煤鐵復合體可以不依賴于其他行業自行發展,持續的投資可以使這個復合體的規模和精密程度指數化擴大,直到自然發展的界限,類似于生物一般的繁殖能力和進化能力,並能夠為第一產業、輕工業和第三產業體係提供更多而且也更先進的機器設備來使得這些產業的進化成為可能。
現代工業不僅規模可以指數化擴大,更重要的是加工精度和技術可以在一代代機器中積累,各種技術之間可以相互支援、提高;手工工具可以用來生產最初的機床;而機床本身又可以生產更精密的尺子、更精密的機床,為自身生產動力機械,同時通過提供標準化的實驗器材促進整個科學的進步,再從科學的進步中得到進一步發展的方向。最終,我們可以得到整個現代工業體係。在差不多兩個世紀的時間里,簡陋的機床和蒸汽機進化成了今天的太陽能電廠、數控機床、氣象衛星,而且能源——資源的採集和加工能力的提高還沒有觸頂的跡象,這種進步是手工業——農業社會根本無法想象的。
重工業體係的生產能力指數化擴張提供了人類社會各個傳統經濟部門普遍需要的東西。所以,現代重工業體係在擴張自身的同時可以為人類提供各種工業物資,比如給農業提供了優良種子、農藥、化肥、機械,給建築業提供了吊車、水泥、鋼筋,給醫學提供了醫療器械、藥劑、無菌手術室,運輸業則得到了飛機、輪船、卡車,軍隊得到了坦克、轟炸機、導彈……各行各業都因為工業產品的注入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就連在傳統社會中一貫與經濟發展不太相關的軍事力量也在工業時代得到了巨大的飛躍,富饒的國家被貧窮的野蠻人徵服的往事,在工業時代再也不會發生了。急劇擴大的物質生產能力、軍事能力和伴隨而來的文化發展、政治變革最終導致了現代社會的出現。
在現在的經濟學看來,由蒸汽機和機床所代表的工業革命固然重要,但也不過是在合適的制度下必然發生的技術進步,雖然步子相對大一些,但和其他技術進步(比如發明了更省力的拔羊毛工具)相比,並沒有本質區別,至于後面的一係列技術進步,也被現代經濟學解釋為制度的結果。制度能創造一切奇跡嗎?
可以假設,假如地球上從來不曾存在煤炭、石油等礦石資源,或金屬的特性與現在略微不同,無法被精密加工到毫米級別。在這樣的世界上,工業革命以前的歷史不會受到任何實質影響,但無論制度或社會條件多麼優秀,這樣的世界上也不會爆發工業革命。不可否認,人類有一天會發展出依賴于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電廠、核聚變)和可再生資源(資源回收、生物工程)的工業體係,但這種工業體係絕對不是手工加工和肌肉力量可以構築的。
工業革命帶來的持續增長是超出任何投資者理性預期的,通常經濟制度本身只能刺激一般勞動的效率,進行可預期的優化,存在上限,而不斷推進的工業革命可以在大部分勞動力積極性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大幅度提高整個社會的物質生產能力。所以,只有不斷推動工業發展,將工業基礎所必需的技術研發和教育放在首位,適度調整其他物質的消耗,才能使國家取得長期發展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