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斷食不是絕食

時間:2012-06-18 11:40   來源:中國臺灣網

  斷食療法是在短時間內中斷固體食物的攝入,選用有機生鮮果蔬、芽菜、薯類、五谷等天然食材,採用少油、少鹽及流質的食物狀態,對人體進行限食、排毒、調養的方法。它通過在短時間內改變飲食結構和狀態,減少不健康食物的攝入,清理血管及腸道中的垃圾毒素,調理人體內環境,改善身體的不良狀態,達到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和自愈功能的目的。因此,斷食療法又稱為斷食養生法。

  斷食分為全斷食和半斷食。全斷食期間每天只喝調和的生機果蔬汁、特殊調配的清補飲品(如清理腸道垃圾毒素的飲品,調理脾胃、肝腎、心肺、胃腸功能的食療配方飲品)以及其他流質食物和水,同時補充適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全斷食過程中應避免食用米飯、面食、肉類、熟食品等食物。全斷食的時間一般不超過72小時。 

  半斷食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減少每餐食物的量,食物以粥類、湯羹類、素食、生食為主,如芽菜、各種生機果蔬、薯類、五谷類等。

  斷食療法是現代人養生方法中見效最快、最安全的方法。健康人的養生保健,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需求選擇3天、7天或者14天的斷食或半斷食。一般建議全斷食不超過3天(72小時)。需要改善體質或病情,如亞健康、慢性病、癌症的調理等,應在醫生或專業人員的指導下採用5天、10天的半斷食療法進行調理。有規律的斷食、半斷食,可幫助消化係統排毒、清腸、排宿便,快速改善不良體質和亞健康狀態,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和自愈功能。

  很多人害怕斷食,認為斷食就是不吃、挨餓。這種想法不完全正確。因為斷食不是絕食,而是有節制地吃,是一個飲食計劃,也不用挨餓。在斷食期間不是什麼都不吃,而是改變了食物的結構和狀態,由平日的“吃飽”改成了“不吃飽”。斷食能讓我們疲憊的內臟得到休息和調整,讓我們的身、心、靈得到健康和新生。它具有積極、正面的意義,是一種快速、有效、安全的養生方法。 

  斷食應在專業營養師的指導下進行。一般每天至少喝8∼10餐,熱量不低于1500卡。最適合的斷食方法是短而有規律的斷食。斷食的人在這幾天時間里,不要食用米飯、面食、肉類、熟食品及其他含有食品添加劑的食物。

  斷食人群的年齡最低不要小于10歲,最高不應高于80歲。身體健康的人則可經常把半斷食當做對身體進行保養的手段,以保持身體的最佳狀態。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