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5周 流血事件:寶寶生氣了?

時間:2012-07-25 10:12   來源:中國臺灣網

  第5周,從媽媽的外形來看,似乎並沒有任何變化,但體內那枚胚胎已經迅速發育成小蘋果籽的大小,下面還伸出一條小尾巴,它們是以後的手和腿。蘋果籽上有的地方會有些小小褶皺,將來會形成寶寶的脖子和下巴。面部器官也在本周開始形成,可以清楚地看見鼻孔,還長出了視網膜。

  本周注意事項:弄清細節問題

  1.及早回憶清楚最後一次月經第1天的時間,以便提供給醫生推測預產期——末次月經日期的月份加9或減3,為預產期月份數;天數加7,為預產期日。

  2.確定夫妻雙方家族中無慢性病史或遺傳病史,若有狀況需要及時跟醫生進行溝通。

  3.此時也是確定婦產醫院的重要時間,便于孕期醫療手冊的順利建立。

  確定懷孕後,幾乎每天都是在鬱悶與失落中度過。

  我生性散漫,貪玩好耍,總是憑著興趣做事,除了工作只知吃喝玩樂撒嬌耍賴……這樣一個人,怎麼為人父母?萬一生出來我不夠喜歡他/她怎麼辦?萬一我根本就不知道怎麼教育他/她怎麼辦?他/她會影響我們快樂的二人世界嗎?

  無數個問號塞滿腦袋,沒位置能放下好心情。

  不知鑽到哪個死胡同,突然跟戶主冒出一句:“不然,我們不要這個孩子,以後再說?”

  說完有點後悔,因為戶主臉上分明挂著失望與不解。“你想清楚了嗎?”他收斂笑意,嚴肅地望著我,“你真不想要這個孩子?”

  我嘆了口氣,搖搖頭,摸著還平坦著的小腹,忍不住在心里發問:小朋友,你真願意做我的孩子嗎?怎麼選這個時候來找我呢?想完又覺得可笑,那個小東西還沒有指甲大,怎麼會回答問題?

  于是打算還是先睡一覺明天再說。

  可走進洗手間洗漱時卻嚇了一跳,內褲上一片紅色!用紙在下身一擦,一團鮮血嚇得我雙腿發軟。

  換上幹凈內褲,虛弱地叫來戶主。他二話沒說背著我就往樓下跑,坐上出租車直奔醫院而去。抖抖索索給最好的閨蜜打電話,只知哇哇大哭,閨蜜一頓安慰後稍平靜些,但比恐懼更深刻的愧疚開始涌上心頭:這個小東西一定聽見我的抱怨生了氣才會這樣。

  越想越自責,又忍不住哭起來。戶主拍拍我的腦袋勸我別激動,我卻越哭越厲害。

  出租車司機一定是被我的狂哭嚇壞了,車開得格外快。聽著窗外呼呼風聲,我第一次真切地感覺到體內有生命存在,它安靜地依附在我的血肉之上,生長得頑強又堅韌。

  這個小生命將是我的孩子,我將是它的媽媽,是它此刻唯一的依靠,怎麼可以不要它?

  自我反省剛剛開始,就已到急診處。醫生還沒開問,戶主就報上狀況:“醫生,她流血了,是不是流產了?”

  醫生白了戶主一眼,狠狠訓道:“什麼流產,流血就叫流產嗎?挂號去!”然後又轉過頭來看著我,聲音輕柔了許多:“還沒確定怎麼回事呢,先別急著哭。”

  我哽咽著問:“流血不就是流產嗎?”

  醫生搖搖頭說:“我看你不大像,去做個B超好了,免得你太擔心。”

  拿到B超結果,醫生又仔細詢問了身體狀況,笑著遞給我一張紙巾:“小姑娘,你這應該只是著床流血而已,或者就是一點點不穩定。如果覺得害怕,可以給你開點保胎藥,回去休息幾天應該就沒事了。”

  然後又指著B超數據告訴我:“你看,孩子現在長得跟小豌豆一樣大,好好的呢,別擔心了。”

  我不懂什麼叫做著床流血,也不想多問醫生,我只知道肚里的小東西並沒有離我而去,我們還在一起。

  想到這里,一股從未有過的感覺從心底膨脹開來,倔膲得足以戰勝一切焦慮與疑惑,溫暖得足以撫平所有驚慌與不安。

  哎呀,真開心啊,我要當媽媽了。

  Q: 懷孕早期的流血,是否就一定是流產先兆? 

  A: 在孕早期見紅(小便後在內褲或衛生紙上發現少量血跡)和出血是很常見的現象,醫生一般會統稱為“先兆流產”,聽起來挺可怕,但不一定都對胎兒發育有影響。

  有的出血是需要注意的

  1. 接觸到了對胎兒不好的有毒物質,需找準原因,聽從醫囑,再做決定。

  2. 因年齡、疲勞、做了讓腹部壓力升高的動作、有刮宮史、內分泌不調造成宮內條件不好,應咨詢醫生後,休息調養並隨時觀察胚胎發育狀況。

  3. 胚胎本身的問題——比如已檢測不到胎心,那請把它看做一次物競天擇的自然淘汰,不必太過在意。如果抽血查β-HCG值正常、B超顯示胎兒正常,大多數情況下好好休息即可。

  4. 宮外孕,需及時停止懷孕,進行治療。

  Q: 保胎藥,吃還是不吃?

  A: 如果這個胎兒特別寶貴(比如媽媽有過多次流產史、年紀較大或試管嬰兒),醫生也會用一些孕酮保胎。孕酮只是增加胎兒和子宮之間的聯係,讓胎兒牢牢地粘在子宮壁上;這是一種你自己也會分泌的激素,沒什麼大傷害。

  但有意見認為,大量使用孕酮有改變胎兒性別的可能,所以醫生只會在特別情況下使用。準媽媽們要聽從醫囑,不要擅自保胎,自身激素和胎盤健康的情況下胡亂保胎,可能會在生產時出現胎盤粘連難以剝離子宮的狀況,甚至造成難以挽回的不良影響。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