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周,妊娠進入了“腦迅速增長期”,神經元迅速增多,寶寶開始輕松地握緊小拳頭不停揮舞,腳趾也能舒舒服服地舒展或緊縮著。同時,專屬身體密碼之一的指紋也出現在手指上面。
臉部輪廓逐漸變得細膩,下巴開始變尖,骨架越發趨向人類的模樣。如果寶寶是個女孩,那麼她的卵巢已經下到骨盆,並有卵子存在;如果是小男孩,陰莖也已出現——不過,B超檢查還不能看出來。
本周注意事項:第一次正式產檢
3個月後,需要去已經定下的生產醫院進行第一次正式產檢了。記得帶好準生證、結婚證以及地段醫院的孕婦小卡,從此將建立正式的產檢卡,即俗稱的大卡。此次產檢除了例行的測量血壓、體重以及檢驗尿糖、尿蛋白外,最重要的是確定胎兒是否安然無恙。通常只是聽一下胎心音即可,如果找不到胎心音,會馬上安排B超檢查。
從現在開始,反復的孕檢將伴隨你度過整個孕期,熟悉流程、找到最有效率的產檢方式相當重要。
當然,懷孕最舒服自在的階段也正式開始,可以考慮孕期鍛煉的事了!
身體變化:肚子開始變大了
隨著孕期的推進,大多數孕婦的早孕反應都在本周內慢慢消失,沒有惱人的反應無疑是一次小小的解放,食欲隨心情的放松而開始增加,體重可能會比前三個月要增加得更快些。加之子宮的增大逐漸讓腹部開始有明顯的隆起,腰圍會一天天增加,屬于孕婦的專有曲線也一點點展現。
子宮底在臍與恥骨聯合之間,用手可以摸到一個略硬的圓塊,那便是寶寶們安心成長的暖房。
與此同時,有的孕婦的乳頭可以擠出乳汁來,看上去就像剛分娩後分泌的初乳,若有奶痂用溫水或橄欖油敷軟後輕輕擦去即可,不可對乳頭過多刺激。
一直以來,每周六都為家宴日,家里是各路朋友常年據點,常常從下午3點就開吃開聊,小酒伴佳肴,一直到深夜大夥兒都還興致勃勃,心血來潮時再一起出門宵夜或看部片子才算結束。
但打從懷孕開始,長輩們就有無數忠告灌入耳中,最眾口一詞的莫過于“危險的前三個月”。因為前三個月胚胎處于不太穩定狀態,按老一輩說法是“孩子還太小氣,待不待得住都不一定”,因此對外要封口不能宣布,還要好好休息不能太累不能太忙不能出半點兒漏子。總之一句話:小心謹慎,低調做人。
而喝酒、熬夜、忙碌、亂吃亂喝,都是長輩們眼中的大忌,于是家宴日自然宣告暫停。常客紛紛打來電話詢問究竟,以為我生病或者心情不好,還有提議換在外面餐廳或他人家中聚會,甚至有知心姐姐以為我和戶主關係遇到危機打算前來與我們促膝談心排憂解難……面對大家好意,我卻只能支支吾吾搪塞過去,不敢多言。有時跟人說話聊起以後打算,朋友問起什麼時候要孩子之類問題時,答與不答都相當為難。
保守秘密這事兒,忍忍其實也就算了,但工作場合遇到不便時就有些麻煩。
與某雜志有稿約,每月外拍美食專欄時我得出鏡,化妝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又不知是否對腹中小娃有所影響,便拐彎抹角要求化妝師少涂點粉,別用發膠之類物品。合作許久的化妝師看著我有些驚訝:“平時你沒那麼多要求呢,今天這是怎麼啦?”我以鼻子過敏做借口,他卻半信半疑:“我的化妝品都不是劣質貨,再說你也不是頭一次用了,怎麼會一下子過敏呢?”突然,化妝師看著我露出微笑,“哎呀呀,難不成你懷孕了!”
嘻嘻,長輩們只要求我不主動對外宣布,可沒說人猜出來時不能承認!偷換概念的我趕緊點頭。
這一點頭,就再也藏不住。
無意有意的,一周之內,身邊所有朋友都得知了消息。
父母不在身邊的小小優勢此刻完全顯露,一面在電話里對長輩囑咐點頭稱是乖巧無比一面跟眾人分享著懷孕的喜悅,毫無壓力。
而日常生活中的種種束縛,如走路要穩,不能跑動太快,不能站高不能提重物等也都統統拋之腦後。
和從前一樣蹦蹦跳跳沒個正經,也不管鞋跟是高是低;走路也不肯老老實實邁步子,走邊邊踩馬路牙子是我的最愛。
不怕傷疤也不怕摔跤,我覺得這是人生樂趣之一,若連最常見的走路都一板一眼,那有什麼意思。至于提重物,喜歡自己逛市場買菜的我根本不在乎提了多少斤蔬菜肉食,只有沉甸甸的菜籃才讓我覺得分外踏實。
但戶主有些怕,總是忍不住提醒:“你現在可是兩個人,兩家父母都揪著心哪!”
好不容易,前三個月終于過完,他睡在床上長嘆一口氣:“這段時間我都提心吊膽,總怕你有什麼閃失,現在好了,總算度過危險期了。”
哈,那是不是意味著,其他事情也一並解禁了呢?
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一陣獰笑)
Q: 前三個月真是禁忌期嗎?
A: 據統計,80% 的自然流產發生在前12周。從這個意義上說12周前是流產危險期也沒什麼錯。大多數情況下,自然流產跟胎兒的染色體異常有關。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染色體異常意味著胎兒有了基因方面的缺陷。這種缺陷一旦發生,孕婦做什麼都無法避免。其他跟自然流產有關的常見因素還有激素、感染、吸煙、藥物反應、過度飲用咖啡、輻射(這是指X光、伽瑪射線之類的高能輻射,不是通常所說的手機、電腦“輻射”)、接觸有毒物質等。產婦高齡和遭受巨大心理創傷也會增加自然流產的風險。
另外,孕酮是一種對胎兒穩定性很重要的物質,一般認為,孕酮分泌不足與流產密切相關。懷孕6—8周後由母體卵巢黃體產生的孕酮漸漸減少,之後由胎盤產生孕酮替代,如果兩者銜接失調則容易發生流產。對于大多數孕婦來說,12周以後這個問題基本已經得到解決,早產風險較小,所以被認為是“穩定期”。
但所謂“12周以前不能公開消息”之類純屬無稽之談,毫無科學根據可言。
按照現代科學的建議,孕婦為了“保胎”可以注意的地方有:
1.避免對抗性運動,保持適量常規的身體活動,以不感覺疲累為準。除非有醫囑,否則不用靜養。
2.均衡健康的飲食,不用有太多禁忌,營養全面、順口開胃即可。
3.保持愉快心情和合理的體重,不要刻意增肥或減肥。
4.補充葉酸,避免煙酒,服用任何藥物之前咨詢醫生,等等。
5.拎重物、下蹲、舉高等運動需謹慎,不要超出身體的正常承受度。
6.房事需謹慎,最好避免。
Q: 前三個月後需要注意流產嗎?
A: 以下幾種情況也可能造成流產,需根據個人情況咨詢醫生:
1.宮頸內口松弛或宮頸重度裂傷。
2.孕中期發生感染。
3.避免劇烈運動和意外事故。
4.ABO溶血也可能導致流產(幾率極低)。
5.接觸有害的化學物質(如砷、鉛、苯、甲醛等)和物理因素(如放射線、噪音及高溫等)。
6.有前置胎盤的孕婦有流產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