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人間世》展現了紀錄片的痛感與力量

時間:2016-08-23 08:35   來源:新京報

  ■ 話題延伸

  醫療真人秀,還能怎麼拍?

  對于所謂“醫療職業劇”,國內外其實都不少見,例如我國的《心術》(2012年)、《成長》(2015年)、《產科醫生》(2014年)都有不錯的收視率和口碑。而“醫療真人秀節目”,其實在2014年才開始崛起,為觀眾提供了敘事性的虛構藝術之外,了解醫療行業的另一個更為真實的視角。

  【專家解讀】

  梁君健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

  醫療題材紀錄片與真人秀有很大區別

  紀錄片和真人秀雖然說都是非虛構類的電視節目形態,但是兩者之間區別還很大的。特別是《人間世》這種以長時間跟拍的方式來完成拍攝的這樣的紀錄片來講,它更能夠展現日常本來的生活面目。而真人秀更多是提供了一個情境,那麼在特定情境下會有一些戲劇性的內容出現。但是二者相比的話,實際上生活帶給我們的轉折、帶給我們的衝擊,遠比特定情境激發出來的一些戲劇性要素要更加真實可信。也更有情感的穿透力。

  電視劇與紀錄片承擔不同社會功能

  電視劇和非虛構類的節目,這兩個其實承擔的功能不太一樣。其實大多數的時候商業電影、電視劇這樣的敘事性的虛構藝術,它主要承載的功能是幫助我們去重新相信美好,或者說去撫慰我們內心,去撫慰人在面對現實殘酷時的一些焦慮和傷痛。所以電視劇和劇情片商業片總能給我每一個能說服我們的、結尾是基本上是以大團圓為主的敘事脈絡。相對來講,紀錄片是需要刺痛我們的。但觀眾相對于被撫慰而言,肯定是不願意被刺痛的。

  所以說不僅僅是醫療題材,幾乎是所有題材——同等水準的電視劇電影的收視率和觀看次數一定會比紀錄片要更高,除非是紀錄片拍到了電視劇和電影拍不到的東西,那就另說了。這也是由于媒介和它的藝術特點不同造成的結果。其實沒有必要拿紀錄片和電視劇、電影去做直接的橫向比較。而要看一看它們對于社會大眾、對于當前的社會文化、對特定社會現象的認識分別都貢獻了怎樣的一些獨特價值。我想這種獨特性會比被廣泛接受更能夠體現紀錄片的價值。

編輯:楊真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