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華為哲學:任正非的企業之道》:呈現“不同的任正非”

時間:2015-07-23 14:09   來源:新華悅讀

  [精彩書摘]

  任正非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企業家,也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你很難真正了解他的內心世界。他是一個曾經患過抑鬱症的孤獨者,也是一個雷厲風行的企業總裁。他經常對華為高管疾聲訓斥,也苦口婆心告誡員工“不要做一個完人,因為做完人很痛苦的”。他不但有質樸實幹的一面,更有仰望星空的一面;他從來都不是神,他只是他自己。在他眼里,華為不是成功企業,外界只是在霧里看花,對華為做了過度解讀。他不僅是一個充滿理想的實幹家,而且是一個立足實踐的思想者。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以後成長起來的第一代企業家,軍人出身的任正非在帶領華為快速發展的同時,更加重視其企業哲學思想的發展,這一發展大致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具有四個鮮明的特點。

  第一個階段是深受毛澤東思想影響的華為發展初期。這個時期的華為還處于艱難生存與力求發展的階段,任正非創造性地把毛澤東領導中國共產黨走向成功的思想融合到華為的經營管理中,以至于《IT經理世界》雜志曾經刊文稱任正非是“泛毛澤東主義者”。華為成長初期面臨的生存環境無比嚴峻,為了在跨國巨頭的夾縫中求得生存,任正非運用了毛澤東“農村包圍城市”的軍事哲學思想,先從國外通信巨頭當時無暇顧及的三線城市入手,逐步搶佔市場份額,擴大企業生存空間。在這一時期,他的企業哲學思想隱含在他的一係列講話中,比如《反驕破滿,在思想上艱苦奮鬥》《華為的紅旗到底能打多久》《要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在自我批判中進步》以及《目前形勢與我們的任務》等。

  第二個階段是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經營管理思想和工具,“削足適履”的時期。這個階段華為已經解決了初期的生存困境,進入了企業的高速發展時期。任正非不斷走出國門,考察並學習西方的先進文化和思想。他不僅寫了《我們向美國人民學習什麼》《北國之春》《冰島隨筆》《市場經濟是最好的競爭方式,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潮流》等一係列文章,而且不斷與西方管理咨詢公司全力合作進行管理變革,與Hay和CRG公司合作引進了人力資源管理體係,與IBM公司合作引進了IPD(集成產品開發)與ISC(集成供應鏈)管理體係,與PwC合作引進了財務管理體係,與FhG(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合作引進了生產工藝管理體係。為了破除學習與變革的阻力,任正非不惜用“削足適履”來比喻華為進行的管理變革,強力推進,不計代價,確保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在華為落地。

  第三個階段是融會貫通並形成華為獨特的企業哲學時期。2005年華為經過八年屢敗屢戰的國際化道路,海外收入首次超過國內收入,標志著華為已經成為一家真正的國際化企業。2003年任正非在華為內部幹部培訓班上發表講話《在理性與平實中存活》,認為企業的生命不是企業家的生命,要建立一係列以客戶為中心、以生存為底線的管理體係,而不是依賴于企業家個人的決策制度。“管理就像長江一樣,我們修好堤壩,讓水在里面自由流。”公司發展的微觀模式就是一部分有效和諧的方法論,完成企業管理諸元素從端到端、高質、快捷、有效的管理。這些思想與2000年任正非以“無為而治”為題要求華為高層管理者寫命題作文的邏輯是一脈相承的,但是顯然已經走出了當初的思想混沌狀態,有了明確的目標。在華為“2012實驗室”的講話,則標志著任正非思考的深度與廣度已經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開始思考企業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人的命運的聯係,明確提出了哲學改變思想的課題,這也意味著其企業哲學思想的形成。

  任正非企業哲學思想有以下四個顯著特點:

  1. 濃鬱的軍事風格

  任正非作為基建工程兵部隊的技術兵有過近十年的軍旅生涯,南下北上,東奔西走,曾經獲得過眾多獎勵和榮譽。軍隊的經歷使任正非的企業經營管理思想具有濃鬱的軍事風格,而這種軍事風格的思想也恰恰契合了“商場如戰場”的企業生存環境。華為經營戰略中的“農村包圍城市”“壓強原則”,組織機構中的“片聯”“地區部”“重裝旅”,企業文化中的“狹路相逢勇者生”“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等都是軍事風格的體現。在任正非的講話中,經常可以看到諸如“統帥”“將軍”“正規軍”“土八路”“新兵蛋子”“炮火”等軍事詞匯。

  軍事詞匯的使用還只是表象。從華為的發展歷程來看,任正非的確是把經營管理企業作為統軍打仗來對待的。他把戰爭的知識和理論應用到華為中,且在謀略、布局、團隊、士氣各方面都發揮到了極致。他不僅活學活用毛澤東的軍事思想,而且也學習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思想和喬良的《超限戰》理論。他把自己多年養成的軍隊作風融入華為的企業文化之中,使華為成了一個像軍隊一樣目標統一、紀律嚴明、作戰勇猛的高效企業組織。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