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起,89歲高齡的他在鑒真圖書館連講3場

星雲大師在記者會上。
“我回到揚州來了!”
“揚州是我的根啊!”
他的腳步行走于五大洲,家鄉是他心里最柔軟、最溫暖的地方。一張口,最是那濃重的鄉音!
在揚州建城2500周年之際,雲水一生、自稱“地球人”的星雲大師回到心愛的故鄉。今起,89歲高齡的他將在鑒真圖書館連講3場文化講座。
“在這美好的時刻,在鑒真圖書館,弘揚中國人創造的中國文化非常有意義!”星雲大師說,自己最大的夢想是:“中華民族,要合,合才是一個拳頭!”
1
一腔鄉情
我的老家啊,我的根啊
“揚州建城2500年,這是偉大的盛事!”身為土生土長的揚州人,星雲大師無比自豪。
“回揚州不同啊,是我的老家啊,我的根啊,落葉歸根啊。”說起家鄉,大師情不自禁:我回到揚州來了!
“在世界的地圖上,中國的城市很多。仙女廟,是揚州的一個小鎮,卻富有詩情畫意。”
“過去揚州之大,大到什麼程度?據我了解,歷史上,周邊的很多地方都在揚州管轄范圍內。”星雲大師說,“我覺得,我沒有離開過揚州。快90年了,我都在揚州影響的范圍之內。”
揚州陽光普照,氣候溫和,人文醇厚。“瘦西湖,很有意思。現在,人都希望瘦一點,瘦西湖好看啊!”星雲大師風趣地說道。
“我一生,雲水一生,走遍了世界。天上的浮雲飄飄飄,很自由。飄到這里,飄到那里。流水,就像揚子江的水,流到東,流到西。”星雲大師回憶,幼童的時候,不敢離開家太遠。“這是我的家啊,我是仙女鎮的,我是揚州人,我是江蘇人。”
“你看,天下三分明月夜,倒有二分在揚州啊!”情至深處,大師不禁吟誦起古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濃濃的鄉情流淌于字里行間。
“說來說去,揚州美不勝收!這次回揚州,很奇妙。現在,不是農歷三月,是農歷二月;不是陽歷3月,是陽歷4月。”星雲大師說,“時間也有中道。”
2
滿心豪情
中國文化在哪里,尤其在揚州
回望浩瀚歷史,星雲大師讚嘆,2500年來,揚州走出好多偉大的人物。“鑒真大師是出家人,在揚州建城1200年後,他把中華文化傳到日本。日本人穿的和服,吃飯用的筷子,寫的字用漢字作為參照,這些都是中華文化啊。”
揚州胸襟宏闊,包容萬象。“揚州自古了不起啊!意大利人馬可·波羅、韓國人崔致遠,在揚州為官;誕生了揚州八怪、石濤和尚、八大山人、朱自清……”星雲大師稱,揚州人傑地靈,要讓世界的人都來揚州。
“中國文化在哪里,尤其在揚州!中國文化在揚州!”這是一種文化自信。
“我快90歲了,眼睛看不見了,你們坐在這里,我看得很模糊。耳朵也在退化。”但心里依然充滿歡喜,“人生就是這樣啊。我21歲,在宜興祖庭,當時想活到80歲,人生就夠了。”奔走一生,“沒放過一天假,過年過節更忙。”星雲大師做事的效率很高,一個人一天要做五個人的事情。
日月星辰,山川大地,了然于胸。縱然飽經風霜,卻心懷一顆火熱的心。一座座大學,數百間寺廟道場,圖書館美術館……遍布世界。星雲大師把自己的心力傾注在了公益事業、大眾事業,把一粒粒“三好”“四給”“五和”的善緣種子播撒在五大洲。
3
最大夢想
中華民族合成一個拳頭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度過了一日又一日,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旅行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能有家的庇護,也有的人雲遊世界。”
“在有流水的地方就有中國人,在有太陽光照到的地方就有地球人。”星雲大師稱,中國人站起來了!“幾十年前,中國人還被譏諷為東亞病夫,受盡了欺辱。現在,在海外提到中國,是強國!大國!”
星雲大師把自己人生旅程的風塵、風景濃縮進《獻給旅行者365日》一書。“書里,讓人回味一下祖國的心,故鄉的情,帶給大家鼓勵。”他希望,這本書能像慈母的呼喚,能像夫妻兒女間的思念,能像寒冬里的陽光,能像炎夏中的清涼,為人生的旅程注入生命的光華。
大師說,中華文化要發展到世界去。“出家做和尚,沒有出國。我個人一生,只要對中國、對中國文化有用的,我是當仁不讓。”
言及自己的最大夢想,星雲大師說:“中華民族,要合,合才是一個拳頭。祝願大家平等,幸福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