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馬伯庸重走“丞相北伐路” 欲寫三國雜志書

時間:2014-10-27 09:00   來源:四川日報

  10月20日上午8點,重走“丞相北伐路”的作家馬伯庸一行被堵在成都北邊的二環路下,他發了一條配圖微博:“雄赳赳氣昂昂出發,被輜重堵在路上。”微博上網後,粉絲評論無數,其中一句是:“丞相,你的木牛流馬呢?”

  80後馬伯庸,早已是國內類型文學的知名作家,他的《風起隴西》、《三國機密》都是以三國故事為主題的歷史小說,風靡市場。此次從成都出發,是為了寫諸葛亮。馬伯庸小組一行4人,將以行走“丞相北伐路”為契機,與四川人民出版社合作,開發以三國故事為背景的係列類型雜志書。

  探秘——

  丞相祠內找到寫作興奮點

  “六出祁山、五伐中原,是三國最精彩的大戲。空城計、失街亭,神奇的木牛流馬和更神奇的禳星續命,苦心孤詣的糧草攻略、軍政布局……滿眼全是傳奇。這是一個關于責任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個男人去如何履行自己的職責,為了實現一個承諾,他殫精竭慮,窮盡了自己的智慧和精力。”馬伯庸說,讀懂諸葛亮不容易。

  出發前,馬伯庸和夥伴們深入武侯祠,又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盲點。他說,武侯祠內武將廊、文臣廊的人選很有意思,武將廊里趙雲打頭,但蜀漢武將實在凋零,魏延等人又不能入選,最後連馮習、張南都算進去了,才湊夠14個。文臣廊倒是興旺,但居然沒糜竺……這讓馬伯庸很興奮,“或許這一路走過,可以發現問題所在,找到創作的靈感。”

  馬伯庸還專門聽了金牌導遊李志的講解,大加讚揚。二人在小說和解說中都喜歡旁徵博引,用有趣的方式介紹歷史。“傳統的文學作品中諸葛亮是完美的,但歷史真人肯定是有缺陷的。類型文學中會調侃丞相的不足,但並不是‘黑’,是還原。在輕松的閱讀中看清歷史的面貌,是類型文學的創作特點。”馬伯庸說。

  出書——

  形成三國文學寫作品牌

  “要寫孔明的書,還是要親自用腳去丈量一下。”馬伯庸團隊設計的行走路線是從成都經廣漢、德陽、綿竹、江油、廣元,到漢中、康縣,過天水、街亭,探褒斜道,至五丈原,最後抵達西安。馬伯庸還給此行命名為“文化不苦旅”。他認為,以類型小說、MOOK雜志書寫歷史本身就是輕松愉快的事情,不必把了解歷史搞得那麼沉重。“用好看的方式寫歷史小說,雖然是歷史戰爭小說,我也希望寫成歷史文化信息豐富的導遊圖,讓人看了後還想去行走。”馬伯庸希望此次從成都出發能收獲更多的意外,找到好的模式,來完成三國文化的新寫作。

  四川人民出版社編輯陌子涵說,希望有更多的編輯、文學愛好者加入三國文化寫作,為四川打造一個新的文學品牌。係列雜志書也將選擇更廣泛的歷史文化題材,形成文學品牌生產鏈。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