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秦始皇傳:大英圖書館中文館館長解讀千古一帝

時間:2014-05-27 08:36   來源:搜狐讀書頻道

  另一種類型的長生不死表達為“轉世”或“升遐”。這意味著,此人實際上離開了塵世,作為神仙而生存。有關這類仙人的資料,似乎可以回溯到公元前4世紀初,有個人被描述為“肌膚……似冰雪,不食……餐風飲露。騰雲駕霧,駕馭飛龍,遨遊四海。”這種超世俗的人物最終作為“八仙”在中國的神話中佔有首要的位置。關于他們升天的故事有幾則,一位是乘著一片葉子飄上天的,另一位駕仙鶴而升天,還有一位乘坐其魔劍旅行,將其用作滑板。第四位騎著一頭白騾一天行程萬里,當旅程結束時,他會將騾子像紙一樣折疊起來,放進衣袋。這些仙人多數不吃東西,他們要吃的話,也只會吃珍珠母粉、仙丹或仙桃,還會喝下魔藥和大量的酒。

  看起來,始皇帝沒有選擇這種類型的長生不死,而是尋求延長塵世自然生命的方法。為了避免死亡,肉體和“魄”、“魂”必須原封不動地呆在一起,不能分離。讓肉體永遠活著,據說是可以通過服用長生不老藥來得到的,這種藥有時是由礦物質成分如金子和珍珠配成的,這在公元前1世紀的《鹽鐵論》中提到過。在始皇帝生前,人們認為仙人生活在東中國海的島上培植草藥,尤其是“不死草”(一種蘑菇),它能令人長生不死。為此,始皇帝派數千名童男童女去尋找這些虛構的島嶼。也有可能,在這些虛構的島嶼(如果不是指日本,那就不存在)上,第二批方士被兇猛的鯨魚挫敗了。

  沒有任何記載表明始皇帝為了追求長生不死而服用過任何藥物,不論是植物還是礦物,但有人說他服用了分明是有毒的藥丸,它們由金、汞、玉、硫黃、朱砂、雌黃、石英與鉛混合而成,“溶”于一種草藥合劑中。顯然,這些礦物質所具有的不會腐爛的性質轉移到了肉體上。後來的文獻記載了一大堆植物,即“不死草”,據說它們都具有同樣的優點,也可能在很早以前就使用過了。它們包括蘑菇和真菌、羊齒植物、諸如松子一類的樹果、洋蔥和大蒜、蘆筍、百合、姜、蓮子、白花牡丹、木蘭、竹子、木香花、桂皮、槐樹、檸檬、人參和菊花,還有上百種其他植物。

  有趣的是,文獻中開列了許多真菌和寄生植物,或許是因為其機會主義的生活方式與能力,能夠從死亡的寄主身上生長出來。一位作者報道,在始皇帝的時代發現了一種“不死草”。“許多人死于非命,他們的屍體躺在費爾幹納附近……一些類似烏鴉的鳥出現了,以其鳥喙叼著這種植物,將其放在那些屍體的臉上,于是屍體立即坐起來了,恢復了生命。”[13]皇帝將一種草的樣本送給一位行家,後者奏報說這是“不死草”,又稱為“養魂菇”,其葉像水草之葉,只要一根,就能養活死人。沒人知道那是什麼東西,但方士說它生長于東海一座島上的“薔薇岩”中,于是始皇帝派欽差航海去尋找它。

  松柏之類的針葉樹,因其本身長壽以及其枝葉長青的正面象徵而入選。松香也在入選之列,有位只吃松仁的聖人,渾身長著“七指長”的毛發,眼睛是四方形的。他行走如風,能夠趕上飛馳的馬。他給(神話中的)堯帝送了一些松仁,後者據說于公元前2357年至前2256年在位,其假定的在位期很長,意味著其自然壽命是很長的。

  在大眾的想象中,始皇帝是怕死的,但他逃過了三次刺殺,越來越迷信于長生不死的探索。讓·勒維(Jean Levi)在其現代小說《大皇帝及其自動機》(1985)中,說他舉行道家的性儀式,在自己身邊設置用松香、沒藥和小豆蔻制成的香,服用雄黃藥丸以產生幻覺,忍受著劇烈的頭痛和胃痛。[15]他對一名方士說:“冥想令我厭煩,凝想自己的內臟令我作嘔。我體內被礦物藥和松香、雌黃、朱砂與雲母制成的藥丸毀壞了。我放棄食用谷物,只吃幹肉和果膠軟糖,而不吃多汁的烤肉,從此我的胃就疼得厲害。呼吸訓練使我頭昏眼花,令我耳鳴。盡管我節食了,可是內臟卻不起作用了。我需要另找出路!”

  據《太史公記》記載,方士們抱怨說,始皇帝之所以難于成仙,是因他奉獻于事業,而未浸淫于煉丹術。他沒有專注于對死亡的化學逃避方法,而是像後來的某些最優秀的皇帝一樣,過分關心行政的細枝末節。有一個從來都未引起人們重視的故事說,他在完成每天三十千克公文的閱讀量之前是不會睡覺的。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