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作家,生于1969年,畢業于劍橋大學,現住倫敦。著有小說《愛情筆記》、《愛上浪漫》及散文作品《擁抱逝水年華》、《哲學的慰藉》、《機場里的小旅行》等。
Religion for Atheists: A non-believer's guide to the uses of religion 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著,Hamish Hamilton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
《機場里的小旅行》 阿蘭·德波頓著、陳信宏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出版
和德波頓敲定的見面時間和地點是啟程去英國之前的一個半月,我說我想要兩個小時,他說他太忙了,只能給我一個小時。談妥後我們沒再發郵件確認,直到約定的那天我準時按響他位于倫敦北二區的辦公室門鈴,門馬上就開了,他立即迎出來。我們坐在他那間擺著一些藝術品的工作間開始了採訪,從他那本《機場里的小旅行》開始。2009年夏天,阿蘭獲邀擔任英國希斯羅國際機場的“首位駐站作家”,他在希思羅機場5號航站樓里擺了一張桌子,然後寫出一本書。
也許很多作家都希望像偵探一樣生活
新京報:在這本《機場里的小旅行》里,你發現機場里有一對兒即將分別的情侶,女孩難過得落淚,幾次要離開又幾次回來。之後他們不得不分別,于是你和攝影分開,各自跟蹤起了這對兒情侶。
德波頓:當你在機場的時候,你會看到很多不同的人,你在心里會想他們到底是誰,他們身上會有什麼故事,然後你會下意識地想要跟蹤他們一會兒。在機場充滿了相遇與離別,看到這些你總會想去觀察在這些人身上到底發生過什麼,但大部分時間你可能都猜錯了,但是猜的過程依然是很有趣的。我覺得在機場我們都會成為一個小說家,你假裝在讀書,其實在偷偷觀察別人的生活,然後在心里書寫發生在你眼前的故事。
新京報:你跟蹤後發現那個女孩非常難過,但是那個男孩在離開機場,上了飛機之後好像若無其事的樣子。
德波頓:我只能說在一段感情中總有人愛得會少一些,我們總會很想知道愛得少的人是誰。在這段關係里也許是那個男孩吧,但誰知道呢,也許那個女孩哭完之後就去買雜志了,也許她還有另一個男朋友呢。
新京報:除了這一對兒,你還跟蹤過其他人嗎?
德波頓:沒有了,跟蹤是件很困難的事情,說不定我會被警察抓住的。我覺得也許很多作家都希望像偵探一樣生活,這樣很夢幻,可以更好地觀察人,發現不為人知的秘密。
宗教在英國已經被很多人當成玩笑了
新京報:你在書中寫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就是在機場人們問牧師最多的問題是廁所在哪兒,你覺得宗教在英國的日常生活中改變了很多嗎?你的最新的一本書就是和宗教有關。
德波頓:我覺得宗教在英國已經被很多人當成是一種玩笑了,一種很老舊的東西。在現今的社會中,你如果想要讓事物飛翔,你不需要祈禱和信仰,你需要的是工程師和科學家。但在過去和天空發生關係的事物都需要祈禱來完成,比如天使,天堂。現在和天空發生關係則依靠科學。祈禱現在已經成為故去的時代的標志了,也許你很擔心飛行安全才會找牧師來祈禱。
新京報:你覺得你會願意生活在古代社會里嗎?
德波頓: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我覺得現代社會也不錯。我覺得現代的社會里你總會發現新與舊的強烈對比。就比如在機場里出現了一個牧師,這就是一個很有衝擊性的對比,就像你行走在現代的都市叢林中卻發現了一個很古老的房子一樣。
新京報:你覺得現代的機械生活會讓人們的時間變得碎片化嗎?
德波頓:我覺得有這種危險。現代化的生活讓人們變得更自由卻也更平面化了。我覺得機械現代化會讓一些工作變得更有趣,但也會讓一些工作變得更無聊。特別是當你處在一個社會的底層時,現代化的科技有讓你的生活變得無趣的危險。但我覺得事情在向好的方面發展。其實我不會覺得一個時代更好或者一個時代更壞。我覺得每個時代都有它好的或者壞的一面,機械只是讓我們的世界朝一條瘋狂的新路上發展了而已,帶來了新的問題,但是陳舊的問題也依然存在。
新京報:你覺得新的問題是什麼?
德波頓:我覺得可能是科技已經改變了這個世界的結構,現代科技正在通過各種方式消滅自然,我們處在毀滅這個星球的危險之中。科技是很有侵略性的,同時他們也缺乏耐心,科技總是不斷建設也在不斷毀滅。有時候有必要讓人們覺得內疚,讓他們覺得如果自己在做關于破壞自然的事情那你就是個壞人。要知道我們攻擊自然,最終會反噬自身的,自然也會反過來攻擊我們。
相比手機的生動,書顯得太脆弱了
新京報:在書中你寫到在機場書店看到很多人在買書,讓你覺得文學未死,要知道很多人都覺得文學已經死了。
德波頓:這倒是真的,其實我是開玩笑的。你也知道在機場書店的暢銷書總是特定類別的,有關商業的,告訴你如何快速致富,關于人際關係的,關于成功的,等等。雖然飛機可能是人們最後才會考慮到的閱讀場所,但人們的確會在飛機上讀書,作為一個作家我總會很好奇人們都在讀些什麼,這也是我選擇觀察機場書店的原因。
新京報:你看到人們都在讀些什麼?
德波頓:像我剛剛提到的關于商業的書,我發現人們也總是很喜歡偵探小說,也許這些小說能暫時讓他們脫離自己真實的生活。人們覺得生活艱難,總想逃避到另一種生活當中,他們想逃避到天空里,逃避到假期中,也想逃避到書中的生活里,這種生活也許發生在國外,發生在另一個時代,非常戲劇性,充滿血腥和謀殺,人們喜歡這樣的故事,因為這幫助他們逃離自己的生活。
新京報:我覺得英國人都有很好的閱讀習慣,在地鐵上人們都在閱讀。在中國,人們在地鐵上都在玩ipad,玩手機。
德波頓:那是因為地鐵是英國唯一不能覆蓋到網絡信號的地方。
新京報:你怎麼看人們更熱衷于手機這個事實?
德波頓:我覺得情況並不樂觀,相比于手機的生動、有趣,書顯得太脆弱了。好的書固然很棒,但卻沒有手機那樣有魅力,有誘惑力。手機是很直觀,也更容易操作,就像很誘人的糖果,但如果我們一直吃糖,我們會生病的。
每個人都覺得,別處才有最完美的生活
新京報:在這本書的最後,你說也許再過不久,我們又要重新學習關于機場的一切,這就好像人生一樣,循環往復。
德波頓:是的,總是這樣,我們邁著同樣的腳步,懷著同樣的希望,再做一遍同樣的事情,人們可能會說為什麼呢,我們已經做過了,可是世事可能就是很矛盾的。
新京報:但如果我們一遍遍的回歸,我們如何知道我們在進步呢?
德波頓:就以旅行為例,我覺得我們總能從一遍遍的旅行中獲得收益。有時候我們伴隨著錯誤的人,我們去了錯的地方,我們不夠了解自己,我們懷著錯誤的目標,但當我們一遍遍重復做了之後我們就會有所長進。不只是旅行,我覺得工作、做飯都是同樣的道理。我們在這樣反復的過程中總會變得更豐富,總會有東西留下來。我覺得這對現代人來說是很夢幻的一件事,你去了另一個地方,然後生活變得更美好。有人曾說過人生就好像一個旅館,人人都想得到更好的一張床。旅行就好像一段換床的過程,人們去了巴黎、東京等等地方,希望找到更好的一張床。
新京報:你呢,你想換一張床嗎?
德波頓:我會懷有這樣的夢想,我曾幻想過如果我不是出生在倫敦,也許我會有更好的人生,我想每個人都曾這樣幻想過,都覺得別處才有最完美的生活。(記者姜妍 實習生 江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