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家名命名的書店,盡管不多但都極具特色,如法國的莎士比亞書店、國內的博爾赫斯書店,都是當地的文化地標,乃至成為讀者的朝聖之地。而7月16日在北京金融街購物中心揭牌的字里行間·劉心武書屋,則開創了國內以在世作家與書店相結合的首例,並為實體書店的品牌升級指出了另一種出路。

7月16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金融街購物中心的字里行間·劉心武書屋揭牌儀式現場,與多位作家、多家媒體及眾多讀者一同見證了字里行間“新”店的起航。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張蘇、北京市委宣傳部出版處處長鄭俊斌、金融街購物中心總經理池洋、作家從維熙、邱華棟、張者及已故作家林斤瀾的女兒、女婿均出席了本次揭牌儀式。

劉心武(左1)為“字里行間·劉心武書屋”揭牌
劉心武書屋:品牌書店的另一種嘗試
字里行間·劉心武書屋並非新開一家書店,而是在原字里行間金融街店基礎上做的升級。據字里行間總經理陳紹敏介紹,從有了這個想法到書店升級揭牌,他們用了半個多月時間。
雖然是在原有書店基礎上的升級,但從店名、布置、選書到經營特色上,字里行間·劉心武書屋都有著很多的調整和改變。書店最醒目的一面牆上,是記錄劉心武從50年代到如今的歷年影像,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時光流逝的年代感。而劉心武多年來出版的各種作品,則擺滿了底部的書架。

記錄劉心武從50年代到如今的歷年影像
而字里行間本身倚靠著母公司的出版實力,因此它們在強調書店形式上的特色之外,更有獨家的定制出版物。如今年上半年由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字里行間定制版的一整套《劉心武文粹》、《王小波文粹》,即是在內容層面的特色與匠心。 這里展售劉心武的書,展售劉心武的畫,也展售劉心武文友的書以及劉心武推薦的書。第一批展售的除了劉心武本人的作品,還有作家林斤瀾、從維熙、王剛、邱華棟、張者、張頤武的書。
除了選書方面的用心,劉心武還將不定期地在店里舉辦主題講座與簽售會,與讀者共同探討寫作方面的問題。
字里行間書店:6年擴張後的轉型之路
國內實體書店這兩年的發展可謂憂喜參半,既有悲觀者認為書店的生存愈發困難,也有人認為隨著社會發展書店會重回人們的視野。而相比一些書店運作困難而關閉,更多大型實體書店在一二線城市的入駐,以及各類特色書店持續的開花結果,看起來書店行業似乎在更為樂觀的道路上發展。

字里行間作為一家有著6年經營經驗的實體連鎖書店,以其精準的品牌定位,精致的風格和靈活的經營理念,獲得讀者和市場的認可,6年時間在全國開了19家門店。但這次劉心武書屋的揭幕,則預示這家書店的另一次重要轉變。正如將原本的標準門店升級為作家書屋,字里行間正在嘗試模式上的創新。
談及原因,在今天的揭牌儀式上,陳紹敏這樣說到:“字里行間無論是在店鋪選址還是經營管理方面都有著豐富經驗,開家新店並不是件難事。但連鎖絕不等于簡單復制,我們想做的是‘店店有特色’的連鎖書店,所以我們一直在思考怎樣將現有的19家店通過重新改造,以全新的面貌與廣大讀者見面。于是我們找到劉心武老師,邀請他與字里行間一同打造‘字里行間·劉心武書屋’,劉心武的影響力將讓更多的人走進書店,愛上閱讀。”
線上也玩“創新”:開啟「閱集」咖啡圖書館
字里行間除了在線下實體門店的轉型上積極尋求創新,在線上也玩出了新花樣。

字里行間于6月1日開啟了“實體書店+移動互聯網” 全面互動新模式。全國19家實體書店+線上「閱集」空間實現了許多人的“咖啡圖書館BOSS夢”。「閱集」作為全國首家線上線下一體化閱讀分享的交流平臺,為廣大讀者悉心甄選閱讀產品,包括名家名人推薦的閱讀精品、值得收藏的定制書籍、隨心送友的精美禮物,及online to offline的時尚雅集等。
在日益嚴峻的獨立書店生存境況下,字里行間沒有抱怨,更沒有坐以待斃,而是不斷地求新求變、尋求突破,試圖通過轉型升級,全力實現“一店一特色”。字里行間·劉心武書屋僅僅是個開始,今後字里行間還會尋求與更多名家的合作機會,與他們共同推進全民閱讀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