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8月10日電 (記者 鄒瑞玥)《100年漢語新詞新語大辭典》10日在上海首發。與一般的辭書不同,此次發布的除印刷版三卷外,另有網絡版作為開放的新詞新語的徵集、發布、查詢平臺。
《100年漢語新詞新語大辭典》印刷版共計370余萬字,收錄了1912年至2011年這一百年來漢語新詞新語的音義和首次出現的時間。對收錄的每個新詞新語的意義,盡可能找出最早出現的書、刊、報,並全部標出其面世的具體年、月乃至日,漢語新詞新語的“生日表”歷歷在目,構建出一本“編年體”漢語詞匯“史記”。
記者發現,該書下卷1979-2011卷收錄的詞匯明顯較多,與前兩卷不同,像“超女”、“囧”、“沙發”、“520”、“45度角仰望”這樣的詞匯,顯示出近三十多年來漢語明顯受到大眾文化和網絡用語影響的痕跡。
“紙質版的漢語辭典往往把語言固化,活力不夠。”該辭典副主編楊小平介紹。因而辭典推出網絡版項目(網址為bnxc.cihai.com.cn),其“辭書協同編撰平臺”將辭書編撰的流程在互聯網狀態下基本實現了數字化。網絡版設計了“創建新詞”模塊,首頁上還設置了“編纂之星”,將充分展示那些創建和編輯新詞新語表現優秀的網友的風採。未來項目還將推出大眾海選和權威專家認可的“年度十大新詞”、“年度十大編纂之星”等排行榜。平臺將從網友貢獻的新詞材料中精選、加工一批新詞新語,實現先數字版後印刷版的“反向出版”。
此外,網絡版通過“語義網”中“同義詞”、“反義詞”、“相關詞”、“外來詞”、“語源”等板塊的設置,用計算機技術直觀地呈現一個詞與其他詞之間千絲萬縷的網狀聯係。與會專家認為,辭典這種構建詞匯“生日表”的創舉,是一種勾勒漢語詞匯史和語源史的嘗試,落後于世界許多語言研究的漢語語源研究也將迎頭趕上。而“語義網”的構建為傳統辭書向“智能問答”型辭書的轉型打開了一扇窗,一個能理解自然語言、能回答復雜問題的“智能問答辭海”指日可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