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韓少功推出新作《日夜書》書寫知青當代命運

時間:2013-03-07 08:31   來源:東方早報

  韓少功(微博)新長篇《日夜書》將在3月號《收獲》刊發

  

韓少功推出新作《日夜書》書寫知青當代命運

  韓少功

  韓少功,筆名少功、艄公等。湖南長沙人。1980年代首倡尋根文學,是中國新時期文學代表作家之一。1996年出版長篇小說《馬橋詞典》。比較著名的有《爸爸爸》、《女女女》等作品。

  3月12日出刊的最新一期《收獲》雜志將刊登多年沒有發表長篇小說的作家韓少功的新作——《日夜書》,韓少功昨天向早報記者介紹,“《日夜書》是一本描寫知青一代人群像的小說,從他們知青年代,一直寫到現在,但重點還是這代人在當下的命運。”小說單行本也將于3月底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完成于去年6月,一直在改

  《收獲》執行主編程永新昨天向早報記者介紹,《日夜書》共20多萬字,最新一期《收獲》雜志將完整刊載這部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不適合分兩次連載,所以這次的《收獲》刊發的中短篇小說會很少。”《日夜書》完成于去年6月,但在過去的半年多中,韓少功一直在進行修改,“他先後給我發了七八次郵件,給我新的修改稿。對這部新作,韓少功非常認真。”

  這些年,韓少功一直居住在海南,但他已經很多年沒有發表和出版長篇小說了。韓少功對早報記者說,“按照我的創作速度,每隔四五年出版一個長的東西。上一次長篇作品是一部散文《山南水北》(2006年),再前面的長篇小說是《暗示》(2002年)。”

  今年1月,韓少功剛剛過了60歲生日。在這個年歲到來之際,韓少功帶來的這部新作品有一定的紀念性,他把這部《日夜書》當作獻給自己這代人的紀念,“所以我在這里寫的就是我們這些60歲的老家夥。”“中國的知青和老三屆都要60歲了,很多人都陸續退休了。所以我通過這部小說來做一個回顧,而且也正是合適的時候。”

  描寫知青群像,時代是重點

  韓少功對早報記者強調,這不只是一部知青小說,“小說里人物的背景是知青身份,但敘事的重點還是這個時代。小說不只是關注知識分子,還有普通工人、個體戶和官員,我寫的是這代知青的當代群像和他們的當代命運,就是一代人的命運。”

  很多作家都在反復寫知青,但韓少功對早報記者說,“對于知青這代人,我想寫得更真切一些。以前的作家寫的也都是真實的東西,我只是從不同層面去寫,我只想寫我看到的東西。人家說過、寫過的,我會盡量少說。”

  但程永新從這部小說里看到的是一群知識分子思想脈絡的梳理,“描繪了中國當代復雜思想的起源和脈絡。”程永新說, “對我來說,最有意思的是,他描摹了‘左’、‘中’、‘右’各類人形成的自然狀態。小說叫《日夜書》,這跟小說蘊含的思想吻合,有白天就有黑夜,有正面就有反面,有左就有右。”正因為小說里有復雜的思想脈絡梳理,程永新說,這部小說不是閱讀一遍就能完全理解的,小說里的一些思想性的東西肯定會引起批評界的一些反應。

  在這部小說里,韓少功將過去與現在放在一起。《收獲》雜志編輯王彪概括了小說里主要的人物特質:永遠搞不清自己的衣物,以至于所有的東西都被“公用”的藝術青年大甲,後來卻搖身一變成了現時代美術界的寵兒;精神領袖馬濤是許多知青的導師,才華橫溢,但他的自私與極端的自我中心卻給家人和朋友帶來災難,他慣于把自己罩在光環里,即使在美國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在農村如魚得水的大哥式人物郭又軍,卻無法適應市場經濟,妻子出走,連女兒都要嘲笑他無能。王彪說,“那段知青生活被血肉相連地融入當下,讓我們重新審視。”

  (責編:qiuqi)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