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國數字出版繼續保持強勢增長勢頭,全年收入規模達1377.88億元,比2010年整體收入增長了31%,已佔到當年新聞出版業營業收入1.46萬億元的近10%,位居行業第三,步入了穩步發展的軌道。其中,互聯網廣告、手機出版與網絡遊戲依然佔據收入榜前三位,分別為512.9億元、367.34億元和428.5億元。這是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孫壽山在7月19日召開的2012中國數字出版年會上發布的數字,從我國提出“數字出版”概念,至今已逾7年,數字出版產業由“小學生”成長為“大學生”,但同時孫壽山表示,數字出版還面臨產品形態單一,核心技術相對落後,國外企業大舉擴張等多項挑戰。
集群化效應初顯
孫壽山認為,集群化是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從早期單個數字出版企業的發展,到數字出版產業鏈的形成,再到集群化的數字出版產業基地的建設,我國數字出版完成了從點到線到面的三級跨越。
2011年,天津、湖北、廣東、陜西、江蘇5家國家數字出版產業基地獲得批準,加上之前的上海張江、杭州、重慶、湖南4家,國家級數字出版產業基地已達到9家。2011年,這9家基地共實現營業收入419.71億元,佔數字出版營業收入的30.5%,產業集聚效益明顯,全國數字出版產業基地已基本完成整體基礎布局。
各個基地的差異化發展路徑逐漸明晰,如上海張江的網絡遊戲和超算服務、天津和重慶的雲計算技術服務、杭州的移動閱讀和網遊動漫、江蘇揚州園區的數字教育(電子書包)和電子(紙)閱讀器等等,各地數字出版的優勢領域已經基本形成。
扶持政策或密集出臺
孫壽山指出,未來5年是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新聞出版總署將加快數字出版法規建設,並進一步出臺扶持政策支持企業做大做強。
下半年,新聞出版總署將加快修訂《出版管理條例》、《網絡出版服務管理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並抓緊制定發布《手機媒體出版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遊戲審批管理細則》和《互聯網文學出版服務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
此外,新聞出版總署還將繼續實施國家級數字出版重大工程,已經啟動或即將啟動實施的國家數字復合出版係統、數字出版版權保護技術平臺、中華字庫、國家知識資源數據庫等重大工程,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前期工作。
由于數字出版橫跨多行業,新聞出版總署將繼續推動傳統出版單位、內容提供商、技術提供商和渠道運營商在出版內容、產業鏈盈利模式、版權保護、數字出版標準等方面加強合作,處理好產業鏈各環節的利益訴求,推動各方形成合力,謀求行業共贏發展。孫壽山表示,新聞出版總署已和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對分成比例作出明確規定,出版方和內容提供方將獲得不低于60%的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