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勳:“見證臺商在山城聚集”
“我來到重慶25年,她成為了我的第二故鄉,我見證了她從內陸腹地到國際化大都市的轉變。”60歲的李文勳14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現為重慶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的李文勳是“臺商入渝第一人”。時光荏苒,伴隨著開發開放的戰略布局,當年他印象中“出租車零星、兩座跨江大橋、典型工業城市”的內陸重慶已成長為“水陸空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成熟、跨江大橋31座、物流商貿迅速崛起”的外放型大都市。
看著其1989年初入重慶時投資160萬美元的小熱水器廠成長為年產值3億元人民幣的綜合性大型制造企業。李文勳坦言,“作為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重慶戰略地位的凸顯,使其投資價值不斷提升。”
李文勳透露,2007年之前,臺商在重慶投資創業總數不多、較為分散。但隨著此後重慶大規模招商引資,尤其是IT產業的入駐,使得臺商蜂擁而入,“從量變實現了質變”。
目前,臺灣十大電子廠商中已有9家落戶重慶,當地智能終端產業不僅實現了從無到有,2014全年產出筆記本電腦、打印機等各類智能終端2億臺件,也使其成為全球最大的筆電生產基地。
“臺商的迅速集結,讓重慶成為大陸僅次于蘇州、上海、廣東之後的第四大臺商聚集地。”李文勳說,當前重慶登記在案的臺商企業有1446家,加上第三地轉移企業和小微企業,規模可達到3000家,常駐臺商臺胞人數在3萬人左右。
數據顯示,臺商在重慶的投資達到重慶GDP的8.6%左右,已成為重慶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信息產業、IT配套產業、汽摩零部件、制造業兩地合作佔比較大外,重慶與臺灣的合作在金屬冶煉、現代農業、商業、金融等領域均有布局。
李文勳認為,當下的重慶,傳統制造業正在向新型工業化邁進,力爭鰲頭的電子信息產業和定位西部的金融業、現代服務業全面發力,豐富的產業機會為臺企投資創造了無限可能。此外,借著開通的“渝新歐”專列和國家戰略布局打造的“長江經濟帶”及“一帶一路”重要支撐,重慶的交通將更加便利、對外經貿更加頻繁,促進重慶新一輪對外開放與發展的同時,臺商入渝投資也進入新一輪聚集期。
“目前渝臺交流在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正全面展開,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業’的浪潮下,許多臺灣年輕人渴望來到內陸發展。”談及未來的兩岸合作,李文勳說,作為臺商投資中西部的首選地區,重慶臺商的絕對數量正在迅猛增長,尤其是大量中小臺商和年輕創業者的進駐,可以讓市場充滿活力。“制定出相較于他地更加優惠的政策,是未來重慶招商引資的抓手。”
“重慶現有3000多萬人口,加上周邊省市的消費力,等于擁有1億人的市場。相信渝臺交流合作的前景會更光明。”李文勳說。(作者 鐘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