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要聞播報

臺商投資區張詈鎮打造濱海工貿旅遊強鎮

2015-08-26 13:29     來源:泉州晚報     編輯:陳文韜

  盛夏的傍晚,張詈海邊的月亮灣,碧波蕩漾,海風習習,十里金灘上遊人如織,沿著碧海藍天前行,盡情感受“中國最美海岸線”的壯美與浪漫;行走在古香古色的上塘雕藝街,觸摸歷史的如歌劃痕,蚑嘆古鎮美麗更深處的韻致,忘情優雅的渾然天成。在古樸優雅人文風光的另一面,是張詈更加充滿活力的產業經濟噴薄出的璀璨光華,玖龍紙業、天崗精密機械、大唐電信、臺灣巨大等一大批現代化高精尖企業落地生根,展現出強大的發展後勁。

  這就是張詈,曾經一個籍籍無名的邊陲小鎮,短短幾年,在泉州臺商投資區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溫暖懷抱羽翼下,攻堅克難、比學趕超,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逆轉、大跨越:2014年,財稅、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工業用電量、實際利用外資等五項主要經濟指標中有四項位居全區第一。

  適應新常態,迎接新挑戰。“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我們按照‘經濟興鎮、項目強鎮、服務優鎮、和諧活鎮’的發展思路,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先行先試,主動作為,推動張詈各項事業科學、持續、跨越發展。”展望未來,張詈鎮黨委書記郭志強擲地有聲、信心滿滿。

  我們欣喜地看到,張詈鎮在鞏固壯大傳統的木雕、針織服裝、鞋業等支柱產業的同時,還根據臺商區產業布局在玉埕片區著力打造現代裝備制造產業園區,在浮山片區全力打造藍色經濟培育區,在鎮區努力打造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推動產業集聚發展,一個美麗的濱海工貿旅遊強鎮已現雛形。

  產業項目 引領經濟轉型升級

  沒有項目一切都是空談。走進張詈鎮,項目帶動的磅薄氣勢撲面而來,這或許就是郭志強的底氣所在。68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額近40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約60.63億元,其中,在建55個,預備13個;涉及城建環保27個,工業科技19個,商貿服務5個,社會事業5個,農林水利12個。

  產業項目的投建投產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今年張詈鎮繼續按照“抓龍頭、鑄鏈條、建集群”的發展思路,深挖潛力,立足優勢,以玖龍紙業、泰豐鞋業、晉億物流、天崗精機、中熙產業園等項目的投產延伸產業鏈,努力形成產業集群。抓緊玖龍二期、德潤電子信息、戰馬展架、大唐電信、錦勝包袋、泉工機械、立信換熱設備等一批重點產業項目的投建投產,促進這一大批新落地產業項目盡快產生效益,為該鎮經濟轉型升級,打造新經濟增長極打下堅實基礎。

  項目多,任務重,為確保各個重點產業項目有序推進,全鎮幹部職工精誠團結,全力加強項目建設服務工作。一方面努力做好項目前期協調工作,加強項目調度,隨時掌握進展情況,著力化解困難和問題,力促轄區落地的項目盡快投建投產,盡快出效益。同時重點協調做好玖龍紙業、德潤電子等一些龍頭企業及其延伸產業鏈的用地配套服務工作,服務好大唐電信、臺灣巨大、蓮花汽車研究中心、普洛斯物流等重大產業項目的前期工作,確保盡快開工建設。

  基礎設施 創造良好配套環境

  建好強鎮張詈,必須跳出張詈。唯有如此,起筆才能宏偉,落筆才能鏗鏘。

  5月12日,泉州灣大橋建成通車,實現了泉州環城高速公路的閉合成環,臺商區內新增泉州東(秀涂港)、臺商區(張詈)兩個高速互通,結束了張詈不通高速的歷史,拉近了時空距離,南連晉江、石獅、廈門等經濟活躍地區,西接泉三高速,直抵廣闊的內陸,北上福州,讓張詈與外界的經貿交往變得豁然開朗起來。若幹年後,隨著泉州大港灣機場的建設,張詈是泉州去往大港灣機場的必經之路,區位優勢將更加凸顯。

  泉州環城高速穿境而過,只是張詈道路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張青公路拓改、通港路拓改等項目順利完工,加上沿海大通道,張詈早已撐起了便捷交通的大骨架。不僅如此,張經3路、張經12路、張經13路,張緯5路、張緯6路、張經16路、張經支一路、張詈大道一期、二期,濱海路示范段等11個線性工程項目全部完成徵地工作,一個四通八達的道路路網很快將更加完善,張詈也將以笑迎天下賓客的姿態雄踞海西。

  此外,張詈市政管網、污水管網建設、惠南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及其配套的惠南四期污水管道臨時接駁工程等都在按時序進度推進,這些基礎設施的順利實施將為經濟發展、項目投資創造更加良好的基礎配套環境。

  特色產業 打造美麗精品城鎮

  張詈是一方神奇的土地,這里依山傍海,半城青山半城碧海,是造物者對張詈的恩賜,內吟山俯瞰半城煙雨,“最美海岸線”的濱海資源得天獨厚,月亮灣引領風騷;這里人文薈萃,技藝精湛的張詈木雕傳承了1600多年,能工巧匠人才輩出,聲名遠播海內外。 沒有文化,必將成為荒漠;沒有特色,終究被人遺忘。小小木雕,走向世界,全世界每四座宗教木雕中,就有一座出自張詈,讓張詈引以為豪。去年8月,泉州市主要領導蒞臨上塘雕藝街,欣賞雕藝、共敘發展,指出張詈雕藝要立足優勢,以擅長的宗教、人物雕刻為基礎,不斷提升壯大,走出一條與其他地方古典家具木雕業不同的差異化道路。要讓原材料、新技術、融資平臺、營銷網絡、知識產權保護、人才培養等要素保障不斷匯集、強化,精雕細刻,精心培育,讓小木雕成就大產業,向東亞乃至世界展示泉州精美的雕刻技藝,實現富民強鎮。

  作為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張詈雕藝帶著市委市政府對張詈雕藝特色產業的殷殷期望再出發。泉州當選首屆“東亞文化之都”,賦予了張詈木雕文化藝術新的發展機遇,張詈將以張詈雕藝協會和上塘雕藝街為平臺,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打響張詈木雕品牌。同時加快雕藝產業園、文化創意園的規劃建設,維護雕藝產品知識產權,增加傳統木雕產業的經濟總量和經濟效益;積極推進木雕產業基地建設,延伸產業鏈,提升傳統木雕行業競爭力。

  靠海吃海,張詈大作“濱海”文章,大力引進開發濱海旅遊特色產業,展現出恢弘的藍圖:加快世茂藍色海灣綜合體建設進度,打造高端濱海旅遊業;加快推進玉山漁村二期項目建設,完善海產品主要集散地和餐飲休閒旅遊場所,不斷提升第三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貢獻力。同時繼續積極引進旅遊產業開發資金,並按照新鎮區、濱海區、玉群商貿區“三足鼎立”的地產開發格局繼續打造美麗的精品化小城鎮。

  改善民生 抒寫文明和諧篇章

  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歸根到底是要群眾安居樂業、過上美滿和諧的生活。今年以來,張詈鎮多措並舉推進文化教育、環境衛生、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穩步發展,打造海漂垃圾清理、溪流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等亮點工程,積極營造文明、和諧的生活環境。

  今年起,泉州市開展為期三年的海漂垃圾專項整治行動,張詈鎮共有海岸線17.7公里,為此建立了一套整治海漂垃圾的長效機制,海漂垃圾的清理按屬地原則,各個村負責各轄區的保潔整治工作,日常保潔上特地聘請了45名人員,專門負責全日制清潔,並在景點、碼頭、漁港等相應海岸線增設了垃圾箱。近幾個月,張詈鎮在泉州市考評中名列前茅,6月份獲得泉州市海岸帶環境衛生考評第一名。

  環境衛生連著每個人。除了清理海漂垃圾,溪流整治也是張詈鎮民生重點。下宮溪位于張詈鎮區附近,從前污水橫流,一到夏天常常散發出惡臭味。近年來,張詈鎮對下宮溪進行淤泥清理,河道改造,污水截流,將以往排到這里的污水通過管網引到惠南污水處理廠,還這里一彎清泓,村民們形象地稱下宮溪由“黑龍江”變成了“鴨綠江”。今年張詈鎮又對霞美溪、玉山村河道等6條小流域進行整治,啟動玉埕村排洪渠的建設,有效改善村莊水環境質量和農村生活環境。

  “美麗鄉村”建設方面,張詈把全鎮當做一個大景區來規劃,劃分成“藍色海洋經濟、鄉村旅遊板塊、和諧人居社區”三個主題發展板塊,通過典型示范,以點帶面,促進全鎮美麗鄉村建設深入開展。在鎮東北部創建10平方公里的“美麗鄉村”景觀帶,涉及後蔡村、蓮新村、山內村、後曾村、崧山村5個行政村,綜合自然、人文和產業等因素,完成項目52個,投入資金1700多萬元,全力提升美麗鄉村內涵,道路硬化、美化、亮化、凈化“四化”工程初顯成效,村民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後蔡村去年被確定為市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山內村今年1月被確定為“泉州美麗鄉村”。

  新的目標令人鼓舞,新的形勢催人奮進,新的徵程任重道遠。張詈鎮鎮長程碧民介紹說,新的徵程上,他們將緊緊依靠全鎮人民,以堅定不移的信念、百折不撓的精神、埋頭苦幹的作風、勤儉務實的幹勁,開拓創新,奮發作為,為加快建設美麗濱海工貿旅遊強鎮而努力奮鬥!

  部分重點項目介紹

  玖龍紙業 玖龍紙業(泉州)高檔包裝紙生產基地項目是由玖龍環球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總投資78億元,用地1329畝,建成後實現年產高檔牛卡紙130萬噸和再生文化紙50萬噸的生產能力,達產後年產值達90億元。其中首期項目用地560畝,投資25億元,總建築面積31萬平方米,達產後可年產高檔牛卡紙65萬噸,年產值20億元。

  天崗精機 天崗精密機械制造項目是由臺灣天崗精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項目用地112.3畝,總投資1.2億元,總建築面積8.4萬平方米,其中一期建設2.8萬平方米。項目主要生產制造各類精密數控機床設備;橡塑料數控成型機床及周邊設備;電子專用設備;測試儀器,工模具;非金屬制品模具;銷售本公司所生產的產品,並提供售後服務及進出口業務等。該項目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產值2億元,年創稅1000萬元。一期年產150臺制鞋機,年產值6000萬元。

  德潤電子 德潤集團總部位于香港,係一家涉及地產運營開發、資本投資、實業、國際通商等多元化集團公司。臺商區項目佔地約250畝,總投資12億元,建設無線通訊產業組團、平板電腦產業組團、液晶顯示產業組團以及辦公大樓、倉庫、綜合配套服務設施等,總建築面積25平方米,其中一期建設10萬平方米,年產無線通訊模塊、模組2000萬片。項目全部達產後年產值37億元,預計創稅超1億元。項目一期于2014年3月開工建設,建設廠房4幢、宿舍1幢,目前已全部封頂,正在進行內外裝修。二期廠房預計年底開工建設。

  上塘雕藝街 上塘雕藝街是臺商區重點打造的文創產業特色項目之一,2013年啟動改造提升工程,僅用9個多月,就完成改造任務。上塘雕藝街全長1.1公里,共有600多間店面,改造提升工程著重突出閩南民俗文化、木雕文化、宗教文化等閩南元素。通過對閩南特色建築、木雕文化及宗教文化等元素的提取,採用現代建築藝術手法體現傳統文化,突出閩南建築以紅色為主的色調,以再生木質材料為主的木雕文化,以中式“窗花、格柵”為代表的中式元素,以“拼磚、石雕、出磚入石”等為特色的傳統工藝,以“坡屋面、燕尾脊”等為標志的建築表現方式,充分展現地域特色。街面上,配套設置景觀小品,包括燈具、休閒椅、種植池、藝術花缽等。改造一新後的上塘街,是全市乃至全省首個專業且具規模的雕藝市場。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