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臺商雜志&網絡

臺商如何通過“轉型升級大考”

2012-10-30 10:18     來源:臺商雜志     編輯:王思羽

  隨著大陸經濟調結構轉方向的縱深推進,加之近來又受到美國次貸危機、歐債危機、大陸缺工潮等多方面因素的迭加影響,以制造及出口為主力的眾多大陸臺商,尤其代工業者,正面臨無可逆轉的經營環境惡化的衝擊,轉型升級已經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由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和南通市政府聯合舉辦的“2012臺商產業轉型峰會”,于2012年9月6日在南通開幕。時任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王在希、臺灣經濟部門負責人杜紫軍、國臺辦領導及全國臺企聯會長郭山輝和400多名臺商參加了此次峰會。“臺商企業在大陸的轉型升級就好比高中考大學,目前已經到了‘高考’階段。”江丙坤在講話中對臺商目前的處境做出了形象的比喻。那麼臺商該如何成功通過此次“人生大考”,又該做好哪些功課呢?在此次峰會上,與會的嘉賓學者從政策面和實務操作面,就大陸臺資企如何由傳統制造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展開了深度探討。   

  政策支持企業 向服務業轉型   

  據世界銀行統計,發達國家的現代服務業佔到GDP的70%,吸收就業勞動力超過一、二產業的總和,現代服務業產值已超過服務業總產值50%以上,並推動著一、二、三產業的發展融合。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企業發展所所長劉峰在演講中指出,從產品經濟向服務經濟邁進成為世界發展的必然態勢。他建議臺商應轉變思維方式,因為在產品經濟時代,企業關注的核心是質量和成本;而在服務經濟時代,如何面向客戶,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則成為企業建立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大陸“十二五規劃”也將發展服務業納為重點工作,臺灣服務業發展經驗豐富,臺商轉型從服務業切入可大有作為。這次峰會向制造業臺商推廣轉型為現代服務業,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考。此外,兩岸經貿關係穩步發展,第八次江陳會兩岸正式簽訂投資保障協議,更為臺商轉型升級撐起了保護傘。   

  制造業服務化 轉型可以不轉行   

  “轉型說到底就是要擺脫紅海的競爭,創造高附加值。”臺灣經濟部門負責人杜紫軍認為,制造業服務化,是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趨勢。從國際來看,制造服務業已成為引領制造業產業升級和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很多知名的跨國企業集團,如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GE(通用電氣公司)都已成功轉型。曾是飛機引擎制造商的GE,早已不滿足單純出售引擎,而是提供對引擎的運行安全服務。目前,GE是世界最大的引擎保養整合服務商。    

  杜紫軍解釋,制造業服務化可以同過改變產品周期、延伸產業價值鏈,創造出衍生性服務。比如,“蘋果”推出iTunes商店;Google擴大品牌價值,銷售Nexus係列硬件;也可以走異業結合的道路,制造與服務的異業結合,創造1+1>2的經濟效果,帶動新產業的發展與就業。   

  除了來自宏觀產業政策和發展方面的探討外,與會臺商企業嘉賓還從各自從事的領域出發,總結自己的實戰經驗,給所有臺商企業帶來了更直觀具體的思路和方法。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