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臺商服務中心  >   人物

臺灣助產師:創造不只是痛的記憶

2014年02月10日 09:01:1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2月9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一面跟助產師合力幫老婆按摩,一面目睹寶貝出生,並親手剪下他的臍帶,我比其他爸爸更感動、驕傲!”臺灣產婦陳韻如的老公說著。這樣溫馨的生產過程在臺灣仍屬少數,但隨著助產師政策轉變,可望替產婦創造出不只是“痛”的生產記憶。

  相較于其他人的生產經驗,護理師只在待產時觀察點滴及產道開幾指,醫師更只在進產房時才出現,讓在醫院由助產師接生的彭小姐感到相當幸福。

  “有這次美好經驗,下一胎我不再害怕了。”彭小姐說,公婆和老公之前曾希望在醫院由婦產科醫師接生,但經過這次經驗,下一胎甚至打算由助產師協助居家生產。

  從早期到家接生的“先生媽”,到日據時期的助產士,助產人員憑藉豐富經驗及人情味,曾經為民眾所信賴。但隨著時代轉變,助產相關科係關閉,助產士也被摒除在醫院產科編制外,工作機會逐漸衰微。

  63歲蔡秀姬投入助產領域已43個年頭。她回憶,早年全村從爺爺到孫子幾乎都由她接生,接生過的孩子成年結婚,還不忘請喝喜酒、送大餅表達感謝。不論臺風、淹水或半夜三更,一通電話就得幫忙接生,蔡秀姬說,“生產是2條人命的事,一定要有責任心,雖然累,但很有成就感。”因為能體會新生命誕生的喜悅,讓她堅持至今。

  長期研究助產興衰的臺大社會係副教授吳嘉苓表示,臺灣醫護層級不斷擴張,助產教育卻未向上提升,很多助產師畢業後無法從事助產工作,雖有少數產婦嘗試居家分娩,“但使用的助產師仍非常少”。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助產所及輔英科技大學助產係是臺灣目前唯二的助產係所。輔英助產係主任廖怡惠表示,助產職缺有限,導致招生困難,畢業學生求職仍以產科護理工作為主。

  臺灣當局“衛生福利部”去年開放護理師可雙職登為助產師,今年試辦計劃畫更將補助讓助產師進駐醫院,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已躍躍欲試申請助產係,輔英及長庚醫學大學也在觀望中,助產師的未來似乎又燃起新契機。

[責任編輯:孟雅詩]

商情快遞
精彩推薦
疑難救助
相關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