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Vs.康師傅 羅智先:採取聚焦與簡單的操作
1992年對于統一(1216-TW)與康師傅(910322-TW)兩大食品、飲料業集團而言都是“里程碑”的一年,當年,統一企業獲臺灣經濟部投審會的同意展開對中國大陸的投資,投資了新疆的蕃茄糊廠、北京食品廠等3件投資案起步的一年;而1992年也是目前在中國大陸方便面市場霸主的康師傅,推出其目前仍在市場紅火的“紅燒牛肉面”產品的一年。
頂新集團在1988進入中國大陸市場,頂新董事長魏應交指出,康師傅是經過“萬人試吃”的活動之後,在1992年8月21日推出第一碗康師傅“紅燒牛肉面”方便面,至今剛好滿20年。
就在中國方便面產品的市場競爭而言,在康師傅與統一在中國大陸市場經營的對峙中,統一的方便面在去(2011)年起開始扭轉過去兩、3年來的虧損經營並出現盈余,統一企業總經理羅智先指出,過去的不賺錢是因為原來的思考方式並不對,在改變思考方式、聚焦經營之後,自然產生成效。
羅智先認為,統一企業的經營擅長點在于創造品牌、建立生產規模、建立銷售通路、不以產品價格競爭;但是原先統一在大陸的方便面的生產,並不是以消費者為產品思考的重心,只是考慮到競爭對手的策略,這樣等于是被競爭對手牽著鼻子走的經營方式,自然賺不到錢。
在中國統一企業中國各廠的辦公室中,其經營的方針及態度就明明白白在牆上告訴員工,“態度不浮躁、要扎實”、“策略聚焦經營、簡單操作”、“執行力在規定的時間內把事情做對做好”,羅智先強調,企業經營以生產產品為主,聚焦于產品,自然一切就此聚焦;而各項事情的流程越長,出錯的機會也越多,一切操作依制度而行,越簡單越好;就企業的管理而言,做對的事與做錯的事相比,做對的事越多,勝出的機會就越多。
羅智先舉例,做事的流程就如同一條輸送水的水管,如水管越長,在輸送水的過程中,其出現水管破洞、甚至漏水的機率也越高,這是相當不利的。
就簡單操作與聚焦經營而言,羅智先說,統一近年來刪除毛利表現不佳既有產品幾乎是“砍掉的比留下來的多”,用相對的比例數字來看,幾乎就是“保留的10%”、“砍掉的90%”,拉一條毛利標準的線,毛利不及標準線的產品自然就是遭砍掉的對象產品。
羅智先說,即使是新開發產品,其設定的毛利標準也是以此標準來設定,預設的毛利水平如無法達成此一標準線,根本也不會上市銷售。
羅智先從2007年6月28日接任統一企業總經理以來,他說,至今仍是好吃、好睡,建立制度、簡單操作,不僅企業經營是如此,個人生活也依此規范進行,自然是生活規律而好吃、好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