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動態

北海崛起北部灣“硅谷” 大批臺資企業入駐

2012-10-17 08: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王思羽

  隨著建興、冠捷、國鈺等一批臺資企業陸續入駐北海,臺灣電子企業對投資北海產生了濃厚興趣。近日,由臺灣宏能光電、富旺國際、龍帥企業等11家企業負責人組成的臺灣電子工業投資考察團抵達北海。考察團表示,北海打造千億元電子信息產業的戰略效應明顯,是臺灣電子企業投資大陸謀求大發展的難得機遇。

  近年來,國內外許多電子信息企業入駐北海,“北部灣硅谷”的藍圖已在這座海濱城市徐徐鋪開。入駐的企業即使在歐債危機蔓延、全球消費低迷的情況下,仍保持旺盛的勢頭。

  今年以來,北海長城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電源產品產銷保持平穩增長態勢。今年1-8月,公司的計算機電源月均產量達15萬臺,產品暢銷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同樣位于中電產業園的北海景光電子公司,今年前8個月,公司每天生產電容元器件達到1.8億至2億只,與去年同期相比產量增長達15%以上。

  像長城能源、景光電子這樣的企業,在北海這片“沃土”上蓬勃發展,推動著北海電子信息產業產值一路“走高”。

  6年的建設之路,3年的跨越發展,昔日弱小的北海電子信息產業如今實現了快速騰飛。

  據悉,2006年3月,北海挂牌成為廣西首個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在東部產業轉移的大背景下,北海電子信息產業在區域經濟的激烈競爭中起步。

  2007年,北海市成功引進中國電子行業龍頭——中國電子工業集團入駐北海市工業園區,廣西首個專業化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啟航。

  然而,啟航之後,風浪不期而至。國際金融危機襲來,加上配套、物流等瓶頸制約,單一項目要支撐起園區乃至一個產業的崛起,似乎力有不逮。

  面對困局,2010年初,北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小東果斷提出了把電子信息產業作為實施北海三年跨越發展工程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謀求突破式發展。

  多種優惠政策密集出臺。為了吸引電子信息企業入駐,北海從財稅、審批、人才、技術創新等方面出臺多種優惠政策。在通關方面,海關、國檢等口岸聯檢部門為落戶電子信息企業優先開通綠色通道,目前北海口岸已成為廣西各大口岸中通關速度最快、服務最周全的口岸之一,可滿足電子信息企業“大進大出、快進快出”的需要。

  北海充分利用獲批為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電子信息類)和國家級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的優勢,將產業園區作為深化開放合作的重要平臺和主要載體,同時借助中國電子集團的強大實力和知名影響力,以商招商,招大商,招重商。

  2009年,中電北海產業園建設實現“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招商,當年建設,當年投產”。這樣的“北海速度”在園區比比皆是。

  中電入駐後,吸引整個產業鏈進駐,並迅速形成聚集效應。其中,一直為“長城”做配套、國內專業從事研發生產電容器的企業景光電子緊隨而來,在北海投巨資建設國際一流的貼片生產線;全球最大的臺式電腦光驅生產企業臺灣光寶集團北海項目2009年底投產後,2010年就成為廣西第一出口大戶,並帶動10余個上下遊企業到北海投資,今年產值將達50億元。

  2011年,知名企業接踵而至:4月,全球最大的液晶顯示器制造廠商、第三大液晶電視制造廠商臺灣冠捷科技集團入駐,建設年產500萬臺以上顯示器設備生產基地,產值將超50億元;5月,世界第一大音頻產品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第二大機箱電源產品提供商三諾公司,著名數據存儲類產品、係統和平臺提供商朗科公司,相約入駐北海,2015年前,將分別實現100億元和200億元的產值。

  短短數年內,北海電子信息產業呈現“爆發式”發展:2006年產值25.6億元,到2009年突破100億元,成為北海首個產值過百億元的產業;2011年,突破302億元,同比增長60.4%,約佔廣西電子信息制造業產值2/3,穩穩佔據了廣西同行業的“半壁江山”,2015年有望突破1000億元。

  北海市正進一步落實自治區領導關于加快北海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指示,解放思想,著眼未來,敢于讓利,努力以最優的政策、最高的效率、最好的服務、最佳的環境,全力推進北海電子信息產業跨越式發展。北海市市長周家斌說,北海將把電子產業建設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面向東盟的電子產品出口基地、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示范基地。(龐革平 張意軒)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