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在連雲港設立“一帶一路”農業示范區
昨日,國家農業部國際合作司、省農委、市政府在南京簽署三方戰略合作協議書。這一協議的重要內容便是,農業部國際合作司和省農委將支持連雲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和地區的農業合作交流,建立“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示范區。
“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示范區為何選擇落戶港城?組建示范區將為港城未來發展帶來何種利好?
示范區怎麼建?
“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示范區將依托港城現有的現代農業基地和園區,充分發揮連雲港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東橋頭堡的獨特區位優勢,打造“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的重要平臺、農產品加工出口的重要基地、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農業區域合作體制機制創新的重要中心,在推進中國特色現代農業發展上發揮重要作用。
根據規劃綱要,示范區將重點建設農業科技交流、區域農業合作、農業合作金融服務和農產品國家貿易物流四大平臺,加快升級贛榆臺灣農業合作示范區、東海外向型農業示范區、花果山外向型農業示范區、灌南外向型農業示范區和連雲港市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五大園區,全力打造食品工業基地、農業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出口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出口農產品生產基地、園藝作物種苗繁育基地和農產品物流基地六大基地。
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園區和基地建設均明確了國家級乃至國際化的標準定位,贛榆臺灣農業合作示范區爭創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和國家級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基地;東海外向型農業示范區打造中國百合引種試種中心,爭創國家級農業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區;花果山外向型農業示范區依托國家級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的基礎優勢,打造國家級出口觀光農業;灌南外向型農業示范區面向日本、韓國、臺灣和大陸市場,打造全國最大的工廠化食用菌生產基地;連雲港市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重點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國際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新裝備,打造新型農民培訓基地。
預期目標是,借助示范區的建設推進,到2020年,港城將實現農產品進出口總額、農產品出口額、農業實際利用外資、港口農產品吞吐量在全省領先,分別達到25億美元、10億美元、5億美元和1200萬噸;現代農業發展實現新跨越,全市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
為什麼選擇連雲港?
向東,港城與日、韓的農業合作交流十分密切。1984年,江蘇省第一個中日合資企業江蘇三得利食品有限公司落戶連雲港,之後,雅瑪珂、味之素、不倒翁等一批知名日韓資企業在港城落戶,在東海形成了加工淀粉的韓資企業集群,在市區和贛榆形成了保鮮蔬菜、紫菜的日資企業集群。近年來,港城每年組團參加日本東京食品展、韓國首爾食品產業大展等重要展會,帶動了全市農產品出口貿易規模穩步做大做強,蔬菜、紫菜、泥鰍、水果、淀粉等農產品一直在日韓擁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2013年,連雲港針對日韓的農產品出口約佔全省農產品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港城農產品出口近六成銷往日韓,分別佔全省對日、韓農產品出口的23.4%、51.1%,均居全省第一位。
向西,港城與沿橋省份乃至歐洲也有緊密的農業合作交流。市振興集團與荷蘭TB公司合資成立中荷花卉公司,致力于鬱金香種球引進繁育、鮮切花生產及銷售,在全國球根花卉業內擁有極大的話語權。東海桂柳家禽公司引進英國櫻桃谷種鴨,建成蘇北最大的種鴨養殖基地。連雲港裕灌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全套引進歐洲食用菌堆料和種植設備,建成國內科技含量最高、栽培規模最大、加工工藝最先進的雙孢蘑菇種植加工基地。連雲港丹育種豬場是丹麥落戶中國的首個種豬養殖場,正在穩步成為國內養豬行業示范項目。近年來,隨著港口功能的不斷完善,大陸橋過境農產品、農產品加工出口份額逐步提升。作為國內最大的番茄制品出口加工基地,新疆年均從連雲港口岸出口番茄醬約3萬噸,且呈逐年增加趨勢。甘肅生產的洋蔥年均通過港城加工出口近5萬噸,助力連雲港洋蔥加工出口創匯穩居全國第一。河南、山西、新疆、陜西等地通過連雲港口岸進口的大豆約130萬噸,貨值近10億美元。前不久,連雲港國鑫食用菌成套設備有限公司與烏克蘭簽訂合作協議,助其建設一座現代化食用菌生產工廠。
“全市已建成2個國家級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1個國家級出口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8個省級農業產業園區和3個省級外向型農業示范區,中國農科院在東海縣設立了農業綜合試驗站,具備農業對外交流合作的良好基礎。”市農委主任王靖表示,“向東連著日本、韓國,向西連著內陸省份、中亞及歐洲。依托連雲港東橋頭堡,來自中西部及中亞地區的資源性產品可以方便地出口到東亞,日韓、東南亞的各類產品也可以從海路通過大陸橋直達中亞、歐洲。應當說,是歷史和未來共同選擇了連雲港。”
利好何在?
就設立“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示范區事宜,早從去年底開始,市委、市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多次前往北京、南京對接。今年1月下旬,市政府組團首次赴京拜訪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農業部國際合作司司長王鷹等領導,向上申報相關設想,得到了農業部的充分肯定。2月下旬,王鷹一行來連,對港城外向型農業發展情況進行專題調研,提出具體指導意見。示范區規劃編制工作也在同步進行。根據安排,合作協議簽署後,港城將在迅速啟動“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示范區實質性建設的同時,有序推進和鄭州、西安等城市的對接共贏。
對于港城而言,“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示范區這一“金字招牌”,短時間內也許並無真金白銀的實惠,但是未來的利好不可限量。市委、市政府明確今年作為港城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年”,“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示范區的建立,讓連雲港與陸橋沿線的國家和地區農業擁有新的高位平臺,對于深化構建“一帶一路”新格局,推進港城現代農業、外向農業向更高水平發展,示范帶動沿橋地區現代農業的加快發展意義深遠。
政府和行業內共同認為,“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示范區的建設推進,最直接的效應是可以借助農業部在政策和資源方面的優勢,積極爭取重大農業科技國際合作項目,參與國際合作項目實施,推動港城現代農業更好地“引進來、走出去”,共同打造港城優質、綠色農產品國際品牌,不斷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
其次為港城農業利用外資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將進一步提高農業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促進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動植物疫病防控能力、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生態環境保護能力的不斷提高,為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科技創新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第三是有利于港城進一步強化國際農業科技合作,更多引進國外優良動植物種質資源、農產品儲運加工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技術、數字農業與智能化技術,以及國外專業技術人才和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提升農業產業發展的科技支撐能力。(許兵 范鬱爾 項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