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生孩子要排隊 婦科學會擬推生產登錄制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道,臺灣雖然邁入少子化時代,但生孩子、坐月子仍然還是要預約排隊!不僅產婦要提早預約熱門的坐月子中心,由于島內婦產科醫師人力分配不均,婦產科醫學會也正考慮推動“生產登錄”制度,未來想在醫院生產,可能也要排隊、預約。
3人月接生250名新生兒
日前新竹“國泰”醫院要求產婦先辦理生產預約登記,急壞了不少準媽媽,就怕搶不到名額,在當地衛生局介入協調下,已經取消這項預約制。
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表示,這件事反應了婦產科醫師人力分布不均的窘況,現代人常只生一個,許多媽媽都希望享有高規格待遇,集中于醫學中心生產,以至于中小型醫院產房“涼到沒寶寶可生”,頻傳關閉,但醫學中心卻一床難求“操得要死”。像是新竹“國泰”醫院,三位婦產科醫師一個月要接生250名新生兒,讓醫護人員大感吃不消,病房也不敷使用。
黃閔照也說,無獨有偶,5月底花蓮玉里榮民醫院只剩一位婦產科醫師,要接生、要看診,連續上班22天,幾乎要累倒,不得已只能請假,凸顯都會區以外的就醫困境。
六成找不到婦產科醫師接生
婦產科醫學會統計,全臺灣各鄉鎮四成三沒有婦產科醫師,六成找不到婦產科醫師接生。黃閔照說,健保給付沒誘因,又怕發生醫療糾紛,願意做產科的醫師越來越少。
因此婦產科醫學會考慮比照日本,在島內推動“生產登錄”制度,當懷孕婦女領到媽媽手冊,就開始依預產期登錄在某家醫療院所,準媽媽也需固定在該院所產檢。萬一偏遠地區人手不足,預先知道生產容量,也可以找其它婦產科醫師相互支持。醫學中心也可以保留適當名額,給高危險妊娠、或偏遠地區轉診的產婦。
不過生產登錄可能衝擊臺灣民眾喜歡往醫學中心擠的就醫習慣,黃閔照表示,8月將邀請婦產科醫師、“衛生署”、“健保局”官員,討論構想的可行性。
生產登錄制 衛生部門支持
另據報道,到醫院生孩子,也要跟到知名餐廳吃飯、旅館住宿一樣得先預約?婦產科醫學會提出“生產登錄”制度,“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表示,生產不是急診,可以預先規劃,他支持醫學會構想,“可行性很高”。
石崇良認為,生產並非臨時發生的急重症,可以依照預產期規劃日期,選定機構、檢查、生產,避免某些醫院醫護人員負荷量過大、連病房都不足,也有助于醫療質量的提升,他認為這項構想可行性很高。
石崇良也說,未來可以先調查各醫療院所適合的接生人數,訂出適當名額,事前接受產婦預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