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人擠爆中山路臺灣特色廟會
廈門市民遊客結伴逛臺灣特色廟會,享受臺灣小吃的美味。(記者 王協雲 攝)
一周內超過百萬的市民和海內外遊客爭相涌進中山路,附近的老廈門驚呼:“十幾年來從來沒見中山路這麼熱鬧過了,比過節還熱鬧!”為期7天的“第三屆海峽論壇·臺灣特色廟會”在廈門掀起了品味臺灣夜市小吃的熱潮。
廈門市旅遊局局長黃國彬用“兩岸百姓喜聞樂見的重要平臺,民間交流的主要舞臺,海峽論壇富有影響的品牌活動”這句話來高度評價此次廟會的成效。他說,中山路的臺灣特色廟會已形成兩岸人民和廣大遊客關注度最廣、參與性最強、趣味性最高的活動之一,吸引了眾多海內外媒體大量報道,不單是“活動在廈門,影響在臺灣”,實際上,影響已經擴大到兩岸四地,使兩岸交流合作的熱度更高,濃度更濃,厚度更實,其形式之豐富,載體之創新,值得長期傳承。
參加此次特色廟會的臺灣業者中,80%是第一次來到廈門,鷺島市民和海內外遊客的熱情讓他們“大吃一驚”。“沒想到百姓對臺灣小吃的接受度這麼高!”採訪中從臺灣來練攤的攤主們說到這一周的收獲都喜笑顏開。葉金龍第一天拿到攤點350斤原住民山豬肉香腸,三個小時就賣光了,李育睿的無骨雞腳凍每天不到晚上八點就賣出上千斤,遲來的只能望攤興嘆。據有關部門統計,廟會前六天人流量超過150萬,這充分反映大陸經濟的迅猛發展,也體現了廈門旅遊業強大的後勁與商機。
臺灣特色廟會的成功舉辦,也帶動了中山路周邊商家的經營。老字號“黃則和”的負責人說,連續幾天店里的營業額增加了兩三成。另一位店主表示,通過此次活動期間的媒體報道,中山路的名氣更進一步打響,對今後的發展意義深遠。
此次廟會為何如此成功?黃國彬說,這得益于國臺辦等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省市有關部門的強力指導,海關、檢驗檢疫、邊防、衛生等部門的通力合作以及廈門市旅遊局、市臺辦、思明區政府和中華街道辦事處、海峽生活報、吉家·家世界、廈門外圖傳播公司、基隆駐廈辦等承辦、協辦單位和臺灣合作單位的全力以赴。
今天是臺灣特色廟會最後一天,想去搜食的人士可要抓緊了。推薦大家去品品來自臺北的特色牛肉面。這可是夜市里的小吃明星之一,每年的“臺北國際牛肉面節”都聲勢浩大。此次來廈門參加臺灣廟會的臺北小吃展商,招牌產品全都是牛肉面,像洪師父牛肉面、新九九牛肉面、小六手工拉面、功夫蘭州拉面……都深受市民好評。(海峽生活報記者 莊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