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各地臺商

臺商郭有信的東莞紀事

2012-12-27 15:43     來源:華夏經緯網     編輯:馬迪

  改革開放後,來東莞投資辦廠的臺商眾多,東莞的發展也與他們的貢獻密不可分,郭有信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來東莞辦廠的臺商,和其他臺商一樣的是吃苦耐勞、勇于開拓的精神,而不一樣的是,他的工廠由里到外都透著一種個性,一種悠然。

  郭有信的工廠位于塘廈的石鼓,走進他的工廠,倣佛置身于一座大花園,花鳥魚蟲無所不有。

  1994年,四十一歲的郭有信把自己的工廠從臺灣搬到了東莞,和很多老板不一樣的是,在購置土地後他先規劃好綠地,再設計廠房。

  郭有信:“我以前在鄉下也是務農的,我養鴨子啊,都習慣了,來到這里一定要看到那些青翠的樹木,我一定要這樣。”

  來東莞開廠對郭有信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開始,為了長期堅守下去,他認為自己必須保留一些生活情趣,即便是在最為艱難的初創期。他的很多員工依然記得踏進廠門那一霎那間的驚奇感。

  企業員工:“感覺很驚訝,因為像是進了公園一樣,像去旅遊那感覺,不像是工廠。”

  郭有信:“他們不知道啊,他們以為這個不是工廠吧,他們說這好像公園,不像工廠,他們不敢進來,他們說工廠不是這樣的。”

  最初很多員工選擇留在郭有信的工廠,就是基于這里的環境和田園氣息,但老郭很清楚,辦工廠不僅要環境怡人,更重要的是把員工們的心聚合在一起,開工廠就和組織家庭一樣,要和睦才能長久。雖然員工們是抱著賺錢養家的心態來到這里,但作為老板應該有一種體諒和寬容的態度。

  郭有信:“我自己當過學徒啊,以前打工的時候,也是很辛苦,員工的(心態)我都知道。”

  從辦廠之初,老郭就試圖營造一種寬松、融合的工廠氛圍,除了上班時間的制度規定,下班後他和工人們可以隨意地聊天、開玩笑,就像朋友一樣。

  郭有信:“我這人喜歡這樣,這樣會很輕松不要把自己壓得太緊了,不舒服,我不要。”

  企業員工:“有時候我們家里農忙啊,或者有其它事情,向老板請假,老板從不會刁難我們。”

  郭有信:“他們父母也是老了嘛,年青的都出來打工,需要回去,那我說沒關係,回去半個月還是一個月,我都批他假,他可以回去啊。”

  這些年來,老郭的工廠從未出現過招工難的問題,由于他待人寬和,體恤下屬,所以留住了一批技術骨幹。

  企業員工:“可以說每天都是陽光日,(充滿)陽光的,每天都是很舒心的、很開心。002808因為老板跟我們沒什麼隔閡,沒什麼代溝,所以之間容易溝通。”

  現在廠里有近一半的員工都是做了七八年以上的老員工,在生產和銷售等環節老郭都放手讓員工們去做,給他們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間和平臺。

  企業高管:“他給我們好多機會,我們可以去每個部門、每個工種去了解,去學一下做一下 ,所以像這些產品我們什麼都知道。”

  郭有信:“我很少去看他們,他們自己做,所以說不用你操心,因為我里面管理人員也不錯哪。”

  由于培養了一批得力的企業高管,老郭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新產品的開發上,他的工廠以生產遊艇配件為主,這種非大眾化的消費品,只有依賴產品的新穎獨到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戶。

  郭有信:“我是內向,你叫我去做生意,叫我去找客人,我不會找,我做了三十年(工廠)了,我還不會找。都靠我自己用實力,把我的產品做出來,客人看到會跑過來跟我買東西,不是我去叫他來買。”

  為了讓工廠里的這個“世外桃源”充滿生機,老郭下了很多功夫,他在林子里養魚、養鳥、養烏龜,讓這里真正成為了花鳥魚蟲之地。

  郭有信:“心情就很舒服,很舒服的話,開這個廠就慢慢做,邊做(廠)還有果樹可以看啊,最重要就是這樣。”

  如今,老郭種植的火龍果又到了成熟的季節,這意味著廠里的每一個員工都可以來品嘗一番,這片林子里的果樹種類眾多,在不同的季節工人們可以享用到不同的果實。

  這是老郭的辦公室,是他工廠里的又一個極具特點的地方,很多朋友都稱這里是“工廠里的博物館”。

  老郭的朋友:“我第一次來他工廠的時候,看到這麼多東西,這麼多,嚇了一跳,他這個工廠 搞得像個博物館一樣的。”

  這里的藏品都是老郭這些年來一點一滴積累所得,每次外出旅遊或者是商務活動,他都會收集一些回來,如果淘到一個自己喜愛的物品,他會樂上好幾天。

  郭有信:“最少要看幾天,很舒服啦,很喜歡。”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