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後現代的方式解構張愛玲的名著《紅玫瑰與白玫瑰》;她改寫經典名著《趙氏孤兒》,將孤兒一生的罪孽和趙氏三百口被誅,歸結于一個女人的錯;她去愛丁堡做講座,向外國演員講解中國最高深的陰陽如何應用于表演……田沁鑫無比順溜地談及對現代舞臺劇及中國古典戲劇的理解及感受,跳脫古典和現代中間的那條鴻溝。
情緒陰陽生發法
排演過《紅玫瑰與白玫瑰》、《四世同堂》,田沁鑫對戲劇舞臺上感情的拿捏頗有心得。
她受太極魚的啟發,獨創了一套“情緒陰陽生發法”,用來啟發演員對角色情緒的轉換和生發,讓與田沁鑫合作過的演員都受益匪淺。去年,田沁鑫受邀與英國新銳導演交流,信手就畫上一個太極圖。
“太極圖由陰陽兩塊組成,陽面代表正,陰面代表負。”她說,大多數舞臺上的情緒表演,都可以用太極圖示意的“陰陽生發法”來解釋和練習。這套“田教授”自創的簡單方法可以瞬間提升演員的情緒演技,屢試不爽。“我以9種常見的情緒表演,來向從沒有接觸過陰陽的外國人,舉例解釋‘陰陽生發法’的具體運作方法。就拿‘較勁’來說吧,較勁是個有力量感的情緒,演員通常以為表演較勁,就必須攢足力氣,給人一種很正面、很有力的感覺,像是陰陽中的陽面;但通過深入分析,你可以知道,較勁的人並非如表面呈現的強而有力,他可能正是由于心里自卑、低潮的陰面觸動,才慢慢滋生出較勁的陽面,為了掩飾陰面的自卑,陽面的較勁也會愈來愈壯大,這樣就完成了情緒上的反轉——從陰面轉成陽面。”
“無論是生活或者演戲,情緒都是極其復雜的東西,並非簡單的呈現,陰陽互相的包含和轉換之中蘊含著大智慧。沒有一種情緒是無中生有的,通過陰陽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平時一些不被窺見的根源。當這種根源被發掘出來,演員表達起來就非常方便。陰陽情緒練習可以給演員一把鑰匙,會讓他們對情感有更深的理解,這些情感放到戲劇里,就會生出背後的闡釋。”
中國故事需要“翻譯”
中國出生,外國長大,少年時代無意間已歷經過莫大文化對撞的田沁鑫,在成熟後自然而然選擇了“翻譯”和“改編”兩種方式,來做她的戲。
“小時侯去日本和英國的交流,讓我對國外藝術及戲劇有了一個懵懂的認知;同時,我本人又特別喜歡中國故事,對中國古典的題材也很感興趣。”田沁鑫選擇將中國經典的戲劇和小說重新揉捏出一種“現在進行時”狀態。“接下《明朝那些事兒》的本子,是因為這本書將惶惶然三百年的明史,用評書的方式‘翻譯’到當下。很多年輕人看不懂《明實錄》,但看起這些‘翻譯’過的小說來,都會很愉快。光追憶古典沒什麼意思,我想做的是將中國古典的藝術現代化地呈現出來。現在就需要這麼一個轉換器。”
將這本冗長的線性小說搬上舞臺時,田沁鑫再度發揮了她的“翻譯”手段,結合現代玻璃畫裝置藝術,將“斷代史”妙趣橫生地展示出來:無數道玻璃等距排開,每一道上都繪有中國古典山水畫,晶瑩剔透的玻璃上霧蒙蒙地呈現完整的圖畫。
《金剛經》讀出人生感悟
在舞臺劇的制作上有沒有更好的創意、是不是符合現代化的審美,這些都是田沁鑫時常逼迫自己去思考的問題。在用情緒敘事的同時,田沁鑫渴望傳遞給觀眾一種很強的正面氣場。“正面地反映當下,現在年輕人需要正面力量。”
導戲時很多人會跟著感覺走,走著走著就跑偏了。為了避免這個問題,田沁鑫去看《金剛經》,也會從儒家、道家典籍中獲取一些智慧。
“這些東西都超越了平常看的小說。我不想虛妄地度過人生,不希望情感里充斥著自戀的東西。排戲時我會到臺上為演員演示,其實我並不能指導他們太多,而是自己沉浸在非常high的狀態中,從中悟一些東西。如果悟不到,也會做出半成品和次品,一般一臺戲只要演到第二場就能知道是不是做差了。以前我不承認差,現在反而能夠接受。比如《四世同堂》的出票很快,但有觀眾看完戲後會抱怨說改編得很差很爛。如今的我會自虐般地喜歡觀眾的罵,“淋著狗屎雨,等待新生!”
關于田沁鑫
●朱德庸 田沁鑫最近的動作,是與朱德庸的合作,這部《大家都有病》將二維的漫畫和三維的動畫。朱德庸為此劇設定了一個創意性的開頭,“一個普通的都市男人被女友甩了,對人生無望的他決定自殺,他在到達另一個世界的時候正好獲得了第100萬個死亡人的大獎,死神給他回到人間三天的獎勵。”
●新寫作計劃 在北大發起“田沁鑫·新寫作計劃”,聯合北大影視戲劇研究中心、國話、上話、北京兒藝、北大培文及蘇格蘭國家劇院等單位,從即日起至4月底徵集中文原創劇本,于7月中旬選出6名優勝者,派往英國學習,所寫劇本將在2013年參展英國“一個戲一個派一杯酒”國際演出季。
●劉德華 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田沁鑫執導的演出超過100場的舞臺劇《四世同堂》,被一直致力推動演藝工作的劉德華近日以FocusTheatre Limited映藝劇團名義,于4月在香港文化中心作3場慈善公演。(申江服務導報 撰文:計華群/圖:本報資料)